斯坦福学习学硕士的“四娃爸”告诉你: 中产的学习焦虑, 为何没有意义?

2020-07-16 19:13:21  文/福建省漳平市  浏览 1380 次

摘要:本文是来自福建省漳平市的网友投稿,由 快乐的国庆节作文500字 编辑发布关于斯坦福学习学硕士的“四娃爸”告诉你: 中产的学习焦虑, 为何没有意义?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斯坦福学习学硕士的“四娃爸”告诉你: 中产的学习焦虑, 为何没有意义?

中产家庭的学习焦虑无处不在。抱怨国家减负政策,嚷嚷着阶层固化,担心自己的下一代滑落。“军备竞赛”之下,这一代孩子学习压力前所未有。

这样的焦虑从何而来,意味着什么?这一代家长该何去何从?这篇文章的作者提供了一个“并不和谐”的解释,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理解学习和社会阶层的关系,解读自己的焦虑。

........................................

不要一提学习,就说“阶层固化”

1. 到底什么才是阶层固化?

我也不知道这个词为什么在中文世界如此流行,大概意思好像大家都知道,可是严格的学术阐述也并没有看到太多,大多数把这个词挂在嘴上的人都完全是乱用。

而在英文学术界,比较常用的词是 Social Mobility,可以直接译为“社会流动性”。社会阶层固化,可能对应的是英文中的 Social Immobility 吧。

看“流动”你就会清醒知道,往上流动和往下流动那就都是流动;而如果你只盯着“固化”看,往往就容易自我暗示,仿佛说如果我不能一天比一天过得更好,我的孩子不能考上北大清华,这个阶层就固化了。

理智一点吧!想要做到阶层不固化很简单,有人上、有人下,流动起来就是了。每一个人,一定要跳出只为自己个体考虑的狭隘思路,从整体国民利益上、从政策定位上、从历史趋势上真正地思考。

这样才能明白,自己到底是属于更有可能往上走,还是更有可能往下走的一个群体。这样才能明白,现行和将来可能的政策下,自己所在的群体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并且才有可能,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前提下,找出有意义并可执行的应对之策。

2. 你是什么阶层?

我曾提过一个在学术上毫不严谨、但是在现实操作中非常简单明了的阶层判断依据:

  • 第一是义务学习阶段交学费都有点犹豫,整天想着让孩子早点辍学打工补贴家用的普通人家;
  • 第二是整天嚷嚷着补课贵补课难,但实际上 只要有机会,补起课来不计代价,一门心思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大学,以改变家庭阶层家族命运的中产阶级;
  • 第三就是无所谓政策怎么样,反正学习是自己玩自己的套路,根本不会和别人产生真正竞争的有钱人家。

不管你是否承认,也不管你自我定位如何,只要符合上面这个标准,你就是学习方面的“中产阶级”。

一旦明白了自己的定位,很多焦虑就知道了根源,也就知道了可能的解决之道。因为这个阶层,实在是占社会总人数太少太少了。学习资源是有限的,有限资源不可能用来主要覆盖少数的人群,更何况这个人群还那么难伺候,要求又那么多那么高,学习方面的投入产出比又那么低。

在任何一个国家,中产阶级主要是靠自己,不可能靠政府,因为你绝对不可能是政府救济的对象。

3. “减负政策”真正有助于打破阶层固化

中产阶级梦想中的打破阶层固化,其实是想让自己和自己的后代,通过学习挤到全国最顶层的那1%,甚至是1‰当中去。这个太难了!这个梦想永远只有极小概率能够被实现,所以政府为什么要把有限的资源来帮助中产阶级圆梦呢?

而与此同时,只要心态放平,最底层的人要打破阶层固化,实现社会和经济地位向上流动,往往只要两三代人就可以完成。哪怕你现在来自农村,家贫如洗父母都是文盲,只要完成义务学习,第一代可能当个富士康的工人或者是顺丰的快递员,第二代或许可以培养出一个大学生,第三代以数辈人的积累,成为中产阶级或者是 Upper Middle Class 完全是可行的。

作为学习政策制定者当然要减负了,因为当然要照顾最广大的人群,要照顾最底层的人群,要增加他们向上流动的可能性。只占人群当中一小部分的中产阶级,老是幻想着通过子女的学习来一步登天,这个当然没可能。

如果义务学习阶段课程太难,很多真正的穷苦人家孩子因为难度读不出来,连初中都不能毕业,他甚至根本没有机会走上富士康的流水生产线。

保证底层人民有做富士康工人的可能,并不是说让底层人民只能做富士康工人。有能力当然可以继续往上,无论是工作还是读书,只是政策首先要有一个兜底的思维。

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她从一个来自农村初中毕业的富士康打工妹,用20年的时间变成数千亿市值上市公司的创始人。这才是真正的社会流动性!而中产阶级的孩子考上了北大清华,那叫什么社会流动,那叫家有喜事好不好?

王来春:打工10年,如今坐拥千亿市值上市公司

中产家庭不要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了,不要整天想着如何阶层跃升、防止阶层滑落了。要担心的是真正的底层,这个人群阶层再滑落,真的没有饭吃了。最底层的阶级跃升,一旦有一个通过考入名校改变自己命运的底层家庭学生,会给多少人带来无穷的希望和勇气!

中产阶级觉得不跃升阶层就固化了?不是的,阶层滑落也是打破了阶层固化啊。也有人质问给穷人机会我能理解和接受,但是有钱人难道就一直有钱吗?为什么吃亏的都是我们中产阶级?

也不是不可以期待有钱人家阶层滑落。不过有钱人家的阶层滑落,和孩子们的学习就没关系了,实在要说有关系,有钱人的滑落主要还是靠孩子们读完书去创业,然后一不小心把家底都亏完了。

4. 中产阶级在学习方面的三大误判

  1. 大多数中产阶级,都误以为自己是普通人,从而这个国家应该照顾自己。
  2. 大多数中产阶级,都误以为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学习,实现阶层的进一步跃升。
  3. 而大多数时候,中产阶级尤其是其中的知识分子父母,也都无比盲目而自信地认为,只要学习部不减负,自己的孩子一定会是胜出的那一个。

事实上这三个常见判断都是错的。

第一,你就根本不是普通人家。国家想要照顾的是真正的普通人、最底层的人、不减负就有可能失学辍学的人。源的分配不是比谁嗓门大,政策最优先级绝对不是这个群体。

当像我这样真正从穷困农村走出来,告诉大家把更多资源和机会留给社会底层的时候,却反而被攻击,说我要加强阶层固化。如果不敢面对现实,又何以解决问题呢?

第二,中产阶级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的历史窗口期已经过了。很多人从小地方普通人家,靠着读书留在了大城市。这是时代的红利,是命运的馈赠,不要总以为理所当然。

这个人群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开口就说:“我也没有多大的奢望,但是我的孩子总不能比我差吧。”对不起,一代更比一代强从来都不是历史的必然。

过去几十年的中国,靠读书、靠胆子大、靠自己都说不清的运气,仅仅一代人就能够改变自己家族的命运和所属社会阶层的。在人类历史上,古今中外都是极其罕见的。

你作为一个至少大学学历以上的人,孩子学习再好也不可能像你当初一样从根本上改变家族的命运了,所以不要再有思维的惯性。建国前后很多年,当兵还是最好的逆天改命之道;后来则是如果能成为工人,整个家族的命运可能都会为之改写;当然最近的几十年,读书是最好的选择。

第三,尤其是学霸出身的中产,可能对自己的智商遗传有着极端的自信,对基因传递方式有着莫名的误解。首先基因的传递是没有那么稳定的,其次除了先天的智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家庭学习,最后更要知道学霸之上还有学霸。

课程难到一定级别,孩子不一定是更受益,很可能是更受损的。现在减负不让补课,你基因和家庭资源摆在那儿,孩子还可能是中上水平,万一增加难度又可以疯狂补课,孩子搞不好成绩更差。因为拼智商拼不过超级真学霸,比资源比不过真正顶尖的阶层。

还有家长说,现在因为减负学得容易,区分度不够大,所以我孩子的学习优势体现不出来。你有没有想过,正是因为现在容易,所以其他真正学霸学神相对你孩子的学习优势,也还根本没有体现出来呢?你听说过军备竞赛吗?减负之后你孩子都不是第一梯队的,如果不减负你孩子反而能排前面了?

5. 识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常见话术

如果没有减负,作为个体这样家庭的孩子未必受益,但是作为群体,从概率上说一定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其实很多人也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想方设法在增强自己孩子成功的概率。

经常听到大家一边在骂学校现在减负之后教得太简单,一边在骂现在学校教得少不补课根本跟不上。既然教得简单就不用补课啊,既然教得少就不可能跟不上啊。你到底是在抱怨什么呢?别再自相矛盾了。

这种自相矛盾恰恰暴露了中产的潜意识就是不希望学校减负,因为这样就没有办法甩开穷人家的孩子,就没有办法超越低学历家庭的孩子了。同时,如果学校不减负教得非常难,会把最有钱最国际化最有学习资源调动能力的那些家庭,都逼着退出竞争去走国际化学习的道路。

那么这样一来,剩下来高学历家庭的孩子当然就是最有竞争力的。

现在你可以看明白到底是谁在试图强化阶层固化了吧?就是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啊。他们企图用“军备竞赛”以扼杀来自底层家庭的竞争,用耗时低效而繁重无聊的题海战术来阻吓来自顶层家庭的竞争。

他们希望比他们没钱没资格的家庭不敢跟他们争,而比他们有钱有资源的家庭不愿意和他们争。不战而屈人之兵,多么聪明!更进一步,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无休止地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发言,试图裹挟国家的政策,在学习方面专为这一小撮人来服务。

现在国家的学习政策是义务学习阶段降低难度,政府资源来托底;而在大学学习阶段,通过扩招来增加人才的基数。这样双管齐下,在给定的资源约束之下,既保证了合格劳动力的大量供给,又满足了社会对受过基本训练的工程师等本科级别人才的需求。

如此一来,精英的涌现,只是一个概率问题,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所谓精英,是不能够有意识的地培养出来的。给国民以平等而充分的各级学习机会,结合中国全世界第一的制造产业和消费市场,伴随着中国GDP逐渐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历史进程,是真人才自然会冒出来。不是说你考不上清华北大,这个国家就没有精英了。

中产阶级在学习方面之所以无比焦虑,如此本能地强烈反对国家的学习减负政策,本质上就是为自己打算,而且基于如此大的误判误解误读基础之上,甚至建立了一套看似能够自圆其说的理论。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在有意识地影响舆论,而另外大多数人甚至都已经被这样的理论所自我欺骗而深信不疑了。

为自己或者为自己所属的阶层打算,维护自己的利益是没有错的,只是我想说你这样的算盘,从大方向上完全是打错了。还是让我来告诉你,该怎么真正为自己打算,怎么真正能为孩子的学习出力吧。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别慌!老法师我本人来给大家讲一讲。

任何政策的讨论不要看个体也不要看个例。说得残酷一点,你自己的个人感受,无论是如何大悲大喜,在政策讨论层面毫无意义。政策讨论只能基于宏观标准,要看整体的利益分配,要回应整个的社会诉求,是不因你的个人好恶而转移的。

很多都质问我,这样的政策下那我该怎么办?我的孩子该怎么办?我们全家的命运该怎么办?

对不起,理性专业的政策制定者,是不会也绝对不应该在意这一点的。政府制定政策考虑的是如何运用好有限的资源来惠及最大的群体。当然历史的进程也好,政策的制定也好,时代的洪流之下,一定会有一些群体和个人处在最尴尬的境地,历史的趋势浩浩荡荡,不以个人的诉求和意志为改变。

指出问题就是为了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希望各位对孩子期望很高的家长们,不要再讳疾忌医了!

虽说我不是政策制定者,对于上面这几个问题,倒是可以作为一个20年的学习行业从业者,在这里给大家指点几条明路。

1. 放下不切实际的奢望,收获一个心智健全的孩子

学习从几十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的投资品,变成了如今这个时代的消费品。很多家长其实根本不是重视学习,也完全不是真正爱孩子,其实就是把孩子当一个工具,试图通过学习实现心中的小算盘。有些家长可以说是被自己幻想中的学习回报冲昏了头脑,硬逼着孩子在自己盲目选定的错误道路上一路狂奔。

真正爱孩子就要接受孩子的平庸,而当家长真正放下不切实际的奢望,你会发现一个心智健全的孩子会比一个名校毕业而心态不健康的孩子,在这个时代有更大的意义。

而更好的有可能,就是当家长真正放下执念,让孩子能够享受学习的过程,反而有可能让孩子在学习和求学道路上有更大的成就。现在反正义务学习阶段都减负了,就算孩子一路垫底,等到什么时候孩子突然明白过来,其实有那么一年左右的时间也都能赶得上了,因为课程难度确实是不大。

万一一直没明白过来呢?那不就简单了嘛,说明这孩子真不是读书这块料啊!

可是你要知道,现在这个社会读书的回报是降低了,但其他行业的回报可是大大增加了。社会多元化,干什么都有可能成功,不一定要挤在读书这一条路上的。

在学习减负势在必行的时代大环境下,你必须顺势而为,帮助和指导孩子找到最大的空间,最有可能的发展方向,而不是因为自己无谓的焦虑,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最后孩子也没学出来,亲子关系又非常糟糕,鸡飞蛋打,一无所获。

家长实在要焦虑,麻烦也等到高中阶段再说好吗?义务学习阶段减负,不但减的是孩子的学习负担,更重要的是减的家长的心理负担。但是家长非要和大势对抗,让自己反而更加着急慌忙,寝食难安的,这又能怪得谁来。

2. 自己带自己教,家庭学习才是真正重要的学习

义务学习就是低保,义务学习指的不是学习部有义务帮你家孩子上大学,是家长有义务让孩子接受基本学习。

以前所有资源都在体制内,想让老师们怎样就怎样,现在市场经济,学习在中国虽然还远远没有市场化,但是义务学习本质上就是政府在用钱来买老师的服务保证最基本的国民学习。

减负是禁止学校教,不是禁止家长教,更加不是禁止学生学。减负是指学校减负,因为都要让学校教的话,那学费加一倍你能接受吗?加10倍呢?就算你能接受,大多数人是没法接受的,所以政策不会鼓励用国家有限的学习资源帮一小部分人搞学习军备竞赛。

但是你实在想让孩子学,想让你孩子早学多学、学难学深,当父母的可以自己上啊!每次说到这里,就有人会条件反射地跳出来说,可是我们没时间!我们没经验!我们当父母的不是老师不懂教学!

别激动,听我说。差不四十年前,我还在幼儿园的时候,我那小学没毕业一辈子只会种地的爸妈,就已经把他们认识的所有汉字和知道的所有数学知识都教会给我了,从此这辈子我都没让他们在学习为我操过心。

所以每当有人哭诉说没时间没精力没经验教孩子,我都只能沉默,并且保持礼貌的微笑,心里想着什么时候有空不妨把我半文盲的爸妈给他们介绍认识一下。你真重视孩子学习你就自己上。你自己都不上,难道还指望靠上网抱怨几句就能让国家帮你上吗?

想想华人的孩子在美国是怎么通过学习来跃升阶层的吧!很多华人作为新移民去到美国,只能开餐馆为生,没有任何的社会资源,也知道美国政府不可能特殊照顾自己,但是又想要实现阶层的跃升,那怎么办呢?只有靠自己盯着孩子的学习。

所以如果真的还是不死心,想要在学习这条路上走下去的话,那就学习华人,自己上自己教。家庭学习是最重要的,大家不要总装不明白,还想占便宜。

3. 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方法是多生几个孩子

你拒绝放下个人的执念,但是又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来教自己的孩子,然后你还奢望着孩子在学习上能够有大的成就,以便将来出人头地父母凭子而贵,那怎么办呢?那就是多生几个孩子。

生孩子有几个好处,第一就是你会发现造物者的神奇和基因传递的随机。学霸的孩子可能加减乘除理解起来都有困难,而学渣的孩子可能大杀四方年年第一。如果你只有一个孩子,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话,你会觉得自己时运不济,你会抱怨老天不公,你会怀疑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时候辅导孩子功课绝望的时候,你甚至会想这孩子到底是不是自己亲生的?

但是多生几个孩子,你就会发现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有的孩子天生是读书的料,有的孩子天生除了读书不行别的什么都能做的很好。于是父母就有可能不再纠结,从而放下心魔,也给孩子的一条生路。

多生孩子的第二个好处,就是从投资的角度,这个相当于分散风险了。咱们用金融的概念来理解这个事情,有人会觉得比较狭隘。但我在前面花了这么多的篇幅,解释说如今学习本身更多就是一个消费过程了,不再是一个投资品。

是有些家长非要把子女的学习作为一个投资来希望得到回报,那既然讲回报,就要用金融的理论。与其你砸那么多钱在一个孩子的身上,不如分散投资。可是大家纷纷表示都不愿意生,一个孩子就已经够苦了,再多生几个岂不是更苦。这就对了,你既不愿意承担自己多教孩子的苦,又不愿意承担多生孩子的苦,又想让孩子成为人上人自己成为人上人他爸妈,这怎么可能呢?

多生孩子的第三个好处,就是兄弟姐妹们可以互相学习。家长不是声称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教吗?那很简单,小孩子可以互相学习。同样的钱,你用来给你唯一的孩子拼命上辅导班,还不一定学得出来,但是用来作为第二个孩子甚至第三个孩子的抚养成本,其实往往还绰绰有余。

起跑线不是国家给的,也不是学习部给的。起跑线是你这爹妈给的。给不了别的,就多给几个兄弟姐妹。这也给不了,就算了吧。平平淡淡这一生不好吗?

提高中小学阶段孩子的英语,如何避免无用功?

托福青少测试如何助力中小学升学?

ETS托福青少测试官方培训师权威分享

▼▼▼

意犹未尽

........................................

责任编辑: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由板报学习网快乐的国庆节作文500字编辑发布,所有权归板报学习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板报学习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banbaoedu.com/baoma/7829.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