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少年

2019-06-15 07:44:39  文/山西省孝义市  浏览 1789 次

摘要:本文是来自山西省孝义市的网友投稿,由 广州大学成人高考 编辑发布关于追梦少年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追梦少年

隔着云层,一架飞机轰鸣而过,只闻其声,未见其影。

“这是运—9。”在北京市大兴区第一职业学校校园里,正在跟记者交谈的高三学生刘栩杭脱口而出,不经意间露了一手“听声识飞机”的绝活。

因为这个本事,他是同学心中的“大佬”、崇拜的偶像,甚至有人说这种特殊人才应该被国家重视。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特异功能,主要是对航线和飞机的熟悉。”刘栩杭说。凭着兴趣和钻研精神,他努力追逐着自己的航空梦。

为了梦想,他选择中职

从小就对能动的机械感兴趣,先是汽车,后来是火车,再后来是飞机。这大概是许多男孩子的共同经历。但是,一个尘封箱底的梦和一个努力实现的梦想之间,相差的可能只是一次选择。

初三那年,刘栩杭作出了选择——读中职,学跟飞机相关的专业。

北京孩子,中心城区上学,家庭不困难,脑子也好使,按照寻常眼光,上普高、考大学才是正道。听到消息,家里顿时炸了。“你这就是拿自己的前途冒险。”“听说职业学校校风不好,学生都不学习。”“学技术,以后只能是干活受累,哪儿有坐办公室舒服?”亲朋好友轮番上阵做工作。

“好在我的父母比较开明,看我特别坚持,也就由我了。”说起来,父母对刘栩杭的学习并不是放任不管,小学时让孩子学过美术特长,初中选择的学校有摄影等丰富的综合素质活动。为了锻炼能力,他们还鼓励小栩杭担任小记者,和同学一起骑车到离家几十公里的首都机场去拍摄飞机。此时,他们又开始投入全力,去帮助孩子搜寻一所“靠谱”的职业学校。

2016年,北京的中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初中毕业生源减少、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大环境,加上社会传统观念对职业学习的偏见,使得中职无论生源还是专业都面临缩减趋势。但是,那一年,大兴一职还是几经努力向北京市教委申请了一个新专业——飞机维修。因为世界最大的北京新机场刚刚在大兴区破土动工,三五年后一定需要人才。

就这样,刘栩杭和自己的未来完美相遇。在父母看来,国家级重点中职,“3+2”中高职衔接,毕业可以拿大专学历,让他们多了几分放心。而刘栩杭认定这里的原因是,学校一进门的地方竟然有一个机库和一架真飞机!

大兴一职是北京市较早开设飞机维修专业的中职。由于飞机维修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比较高,学校进行了一项改革探索,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一起制定培养计划、设计课程,用5年的时间培养出高职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按照计划,前3年在中职完成专业基础课学习,后两年到高职接受企业订单式培养。

尽管是打基础的阶段,大兴一职还是想办法找来一架内蒙古航空退役的运—7飞机和航空模拟设备,供学生拆解零件,进行认知实习。同时,聘请经验丰富的空军机务维修师担任专业课教师。

“如鱼得水”,用这4个字形容刘栩杭的中职生活一点儿也不过。玩航空模型、拍飞机照片、搜集各种航空知识,刘栩杭的三大爱好过去往往被看成是影响学习成绩的“玩物”,用他的话说,“家长虽然没反对,但是也担心”。现在,这些都成了“正事”。“我可以名正言顺地去干自己喜欢的事,家人也特别支持了。还有,跟这里的老师、同学在一起特别有得聊,不像原来,在没有共同语言的同学中间显得很孤独。”刘栩杭说。

培育梦想,学校给了他一间工作室

是金子总会发光。在大兴一职,校长李宝石的口头禅深入人心。“我最不愿意听人说中职学生不行。”李宝石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关键看怎么培养。”对此,飞机维修专业的班主任王震也深信不疑,并且最终发现了刘栩杭这块金子。

“当时就是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组织一些活动。”王震告诉记者,高二刚接这个班,他就设计了一次听声音辨机型的比赛。播放了十几种飞机飞行时的声音,准确率最高者为优胜。刘栩杭就是在这次比赛上,以100%的正确率脱颖而出。

“我们发现,他不仅是能听声音辨飞机,对每一种飞机的特点、构造、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也了如指掌。”王震说。

很快,刘栩杭接到了老师的邀请,由他领衔组建一个社团,并提供一间教室作为工作室。

在这间被命名为“栩杭工作室”的教室里,一进门最显眼的,是满墙的飞机照片。刘栩杭告诉记者,这些照片全部都是他自己拍摄的。

“这是美国空军的VC25飞机,执行任务时叫‘空军一号’。”“这架彩绘飞机,它正执行在东航的最后一个航班,现在已经转卖给亚洲航空了。”“这张是……”刘栩杭讲到飞机,话匣子一下打开了。

航空摄影很辛苦。经常一大早接到“飞友”的电话,扛着几十斤重的摄影器材就出发了。由于已经在圈内小有名气,刘栩杭有时会得到媒体的邀请,获得进入机场拍摄的许可,照片也多次登上杂志和网站。但是更多时候,是在机场外的农田、灌木丛、河边、公路旁蹲守。

“有时候,一些特殊航班并不在航空时刻表里,只知道今天会来,可能从早上一直等到下午。有时候,听见飞机声音了,但突然刮起一阵风,无法降落又走了。”刘栩杭说,这时候学校学的专业知识就派上了用场。“别的航友还在无奈叹气的时候,我可能已经根据风向,追到下一个拍摄的角度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刘栩杭身上特别明显。”王震说。为了拍摄飞机,他得掌握各大航空公司的航班动态,得琢磨北京上空的航线,分析天气条件对飞机的影响,甚至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得关心。拍摄回来之后,还得根据照片琢磨飞机构造,有哪些不同之处以及为什么不同。

为了见识一些国内没有的机型,刘栩杭甚至不惜吃一个月老干妈辣酱就馒头,攒下出国的路费。

听声音识飞机的本事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日积月累炼就出来的。

“A380有4个发动机,声音大,抬头看看样子对,再看一下时刻表,一定是它。”刘栩杭侃侃而谈,“苏联造的图—154,发动机和战斗机一样,声音又尖又大,听着热血澎湃的感觉。再比如,螺旋桨飞机和直升机不一样,一个是向下吹气,一个是向后吹气。还有喷气机,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现在的引擎不太一样。听着声音大概知道是什么,再根据当时的时间地点一分析就出来了。”

“我们就琢磨怎么能把他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放大,一方面是给他搭建平台,另一方面也希望他能带动更多的学生。”王震是“栩杭工作室”的直接推动者和指导者。据了解,像这样以学生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在大兴一职共有两个。

现在,“栩杭工作室”有固定成员20多人,活动内容从航空摄影、航模展示扩展到无人机操作,不仅成为飞机维修专业的一个重要学习基地,还多次承担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讲解任务。而每一个到过工作室的人都会看到刘栩杭的名言——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有一个能够付出几乎全部精力、为之奋斗终身的爱好。

追逐梦想,助每架飞机安全地飞上蓝天

今年5月,大兴新机场4架宽体客机试飞的消息受到社会高度关注。毫无意外,刘栩杭也去了现场。

“四周都还是工地。”靠着经纬仪,刘栩杭和朋友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机场外围走着,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但是,听到飞机降落的声音,刘栩杭心里依然激动万分:“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客机,它们的试飞成功,意味着机场已经能满足现有各种机型的起降要求。”

新机场竣工在即,刚过完18岁生日的刘栩杭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也更近了一步。6月,他将和同学们参加升入高职的转段考试。“面试、笔试、专业课、文化课都有,图纸得会看,中文外文说明书得会看。”到高职阶段,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4家航空公司建立了订单合作,将根据考试情况,决定学生的方向是发动机维修、电子设备维修或是地勤。

“其实,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还不完全一样。”刘栩杭坦言,“一些理论、原理其实挺枯燥的,但这是从事所有航空相关职业的基础。”

职业人的意识,让刘栩杭对飞机从兴趣上升到责任。

“坐飞机的时候,别人看电影,我看空难视频、做分析。”虽然令人唏嘘,但在刘栩杭看来,却是区别专业人士和普通乘客的一个标志。通过“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这门课,刘栩杭的航空知识库里多了一个关键词——安全。

为了弄清造成空难的原因,刘栩杭不满足课上所学,自己查找资料、向老师请教、和朋友讨论,还去进行模拟驾驶。渐渐地,他发现,相当比例的空难是地面检修过程出现的纰漏。“比如,检修的时候有什么地方没弄好,一加压爆了。或者没按要求关舱门,一起飞舱门爆开了。任何一个细节,都直接关系着几百人的性命。”刘栩杭说。

“对从事飞机维修的人来说,只有扎实的基础、过硬的技术和高度的敬业精神,未来才能确保每一架飞机安全地飞上蓝天。”刘栩杭暗下决心。

为此,他给自己的社团成员定下规矩——调皮捣蛋的不要,只想借机会不上课出来玩的不要,所有因为参加比赛等活动落下的课程和作业,必须补齐。

“过去,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不能再当作借口,你要想拍好飞机,必须有特别强的自我控制力。”刘栩杭的一位师弟告诉记者,“自己就曾因为拖沓,错过时间,最后只拍了个飞机屁股,师兄则拍得特别好。”

“有自信了,考虑周全了。”看到学生的成长,王震说:“高一时比较孩子气,脑子一热,事就做出来了。现在,学校搞一些活动用到无人机的时候,他们反过来提醒我,哪儿还需要注意、会有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种严谨周全、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都是将来从事航空领域工作特别需要的,学校正是要培养具备这些素质的创新型职业人。”

刘栩杭还组织社团成员,按照1∶400的比例,制作了一个机场的实景模型,精细到每一条地面标志线都清晰可见。为此,他贡献出自己珍藏版的飞机模型,作为工作室的永久陈设。刘栩杭说:“它会时刻提醒我们,这就是你即将去工作的地方。”

□采访手记

有梦想就去追逐

一个中职生,还没有真正走上社会,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为什么要写他?

或许刘栩杭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典型,但他的故事里确实有什么在打动着我。细想,那应该是一种新时代的少年人应有的样子。

有梦就去追逐。选择中职,不再是分数的无奈,而是出于兴趣的选择。

关于未来,他考虑的不是挣钱多少、清闲与否、地位怎样。为了实现梦想,宁愿风里来雨里去,乐于吃苦受挫,甚至要面对一些危险。这颠覆了我们对90后、00后的印象。

在刘栩杭的故事里,让人更加欣喜的是学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尽全力帮助学生,使梦想得以扩展,使追梦的脚步更加坚实。

2020年到2035年,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第一个15年里,刘栩杭和他的同学将会毕业、工作,从他们身上似乎可以窥见国家的未来。

他们在学生时代所具备的知识技能、组织能力、领导力和开阔视野,将改变人们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刻板印象,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普通劳动者也可以是站在世界舞台中间的人。

《中国学习报》2019年06月15日第1版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由板报学习网广州大学成人高考编辑发布,所有权归板报学习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板报学习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banbaoedu.com/chengren/2167.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