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伦理导论:高考是孩子的战术任务,志愿是家长的战略选择

2019-06-28 10:02:42  文/mlh  浏览 1584 次

摘要:后,省招办要先和高校来进行沟通,进行模拟投档,这是给高校一个在省份间来调节招生计划的时间窗口。

原标题:商业伦理导论:高考是孩子的战术任务,志愿是家长的战略选择

本文要点

1、为什么要了解正式投档?

2、什么是录取批次?

3、什么是平行志愿?

4、志愿填报的最优策略是什么?

高考后,省招办要先和高校来进行沟通,进行模拟投档,这是给高校一个在省份间来调节招生计划的时间窗口。

比如北大想在A省招一百个人,一看A省第100名这个成绩不行呀,就压缩了A省的招生名额就剩90了。确定了投档线之后,就是正式的投档,高校阅党省招办和高校一起参与的录取。

这些流程对于考生和家长知不知道也无所谓,反正就是一个等录取通知,最需要了解的就是正式投档环节,也就是以前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产生最大差别的地方。

高招录取流程

那么在讲什么是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之前,需要先讲一下录取批次的概念。

高考录取历史上的主流批次是提前批,主要就是军警,体艺,外交,国关这些特殊的院校。本科一二三批,一批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本,以前的985\211,现在的双一流和部分省部共建重点高校。

二批就是二本,一般是省属的非重点本科院校; 三批,一般就是独立学院和一些民办的高校,之后就是专科批。

顺序志愿向平行志愿的改革带来了录取批次的合并,进度和高考改革并不是同步的,目前有17个省实行了平行志愿,主要合并的是本科一二三批,合并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步子大的有的本科批全部合并了,步子小的只合并了本科的二三批,无论各省的步子如何,合并本科批次和变顺序志愿为平行志愿都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大势所趋。

在以往的顺序志愿是大学先从所有第一志愿是自己的学生当中,按照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如果没有录满就来录取第二志愿,如果录满了就不再录第二志愿了。

比如张三第一志愿报了清华,但是没考上,第二志愿报了武汉大学,虽然他的分数会高于武汉大学的提档线,但是武汉大学第一志愿已经录满了,那就会出现很多分数不如张三的同学上了武大,而张三却上不了武大,如果他的第二、第三志愿也都报得非常的不合理,就会出现这节课开头我们所说的那种高分差校的情况了。

平行志愿则是变高校中心为考生中心,就像这张图里边展示的这样,省内所有的考生会按照成绩排序,排名第一的考生要按照他的平行志愿从A到D把他先塞进他最理想的大学,在录排名第二的考生。

在这种规则之下,考生基本上都能够上跟自己分数比较匹配的大学,对于高分的考生更加有利,几乎就不会出现高分低投或者高分落榜的情况。

而对于中等实力的考生,以前是可以靠第一志愿的策略来挤掉一些失手的学霸的,那么现在则必须要靠成绩硬刚了!

在这个制度之下,志愿填报的最优策略是用你曾经模拟成绩达到的最高成绩来筛选平行志愿A,或者你再留一些余地来为你进入这个学校选专业留一点余地,那么用最低的成绩去筛选平行志愿D,那么中间的B和C可以等差分布,那么这样基本上可以保证你进入到自己分数最匹配的大学了!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由板报学习网编辑发布,所有权归板报学习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板报学习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banbaoedu.com/gaokao/2636.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