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会把怎样的毕业生变成社会精英?

2019-11-16 15:39:18  文/安徽省宣城市  浏览 1826 次

摘要:本文是来自安徽省宣城市的网友投稿,由 心灵闪过的微光 编辑发布关于大学会把怎样的毕业生变成社会精英?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大学会把怎样的毕业生变成社会精英?

任何社会的学习都会面临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它的主导者希望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什么样的社会培养?这些受学习的人才将把社会变成什么样 ?

在十九世纪,美国学习的回答是“民主共和国”的“优秀公民”。到了二十世纪中叶,答案改成了“在具有稳定职业的专业人员组成的社会中”做一名“成功人士”。

于是学习转而更加明确地强调职业,它在社会代际的流动方面起到了连接的桥梁作用。从高中到大学、从硕士到博士,各级高等学习都适应政府部门和商界的人事需要进行了改革。大学在越来越追求实用性的过程中,既使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也得到公众越来越乐意的认可:与其坐而论道空谈务虚,不如早早谋求职业的训练。

在过去的社会里,高等学习并非成功的必备因素。跟学位相比,成功更需要一个人坚定勇敢、勤奋努力。高等学习可能会被视为通往社会平等和阶层上升的捷径,它有助于一个人把握机遇以充分兑现自己的天分。但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学习却并非保证一定能实现经济腾飞。像李嘉诚、霍英东小时候都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后来却可以任意挑选众多港大的毕业生。

但在当今的社会里,学习的意义已经越来越倾向于经济和职业领域。在精英白领的生活和成功模式中,个人生涯中的学习经历,往往决定了一个人全部职业命运的关键因素。职业虽然不同、要求虽然各异,但在机构里升迁和发展的希望,绝大部分都由一个人的学习水准决定。从踏入公司入职的第一天起,毕业于985、211的那些人,无疑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因为学历即是入职前的成就证明。

然而学习生来就存在不平等,因为阶层存在不平等。众多研究表明,跟孩子们的大脑和禀赋相比,父母的收入是决定孩子最终能接受到何等水准学习的更关键因素。父母的阶级地位也反映在大学的课程选择上。法律、医学和文科学生的家庭年收入,是护理、学习和商科学生的一倍。在少有动荡的社会里,财富的代际传递效应十分醒目。

因为职业培养的需要,因此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与日俱增。在五十年里,大学毕业生的增长速度是总人口增长速度的4倍。学习一开始是划算的: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比美国平均收入高1/3——但后来变得不划算了,随着大学毕业生的有增无减,他们的收入变得只比美国平均高1/10。

当一个社会充斥着大学毕业生、但他们的收入对比未受学习者并不占明显优势时,他们所受学习的性价比就大大降低了。总有些人未能利用受学习技能而达到他们理想的生活状态,当他们对成功的期望转为失望时,增长的厌烦情绪会成为整个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然而总有适应社会需要的那些毕业生。将近七十年前,米尔斯在《白领》中写道:

……理想的毕业生是大学联谊会的成员、橄榄球运动员、对政治或社会事务缺乏兴趣;他的各门成绩都是A,善于社交,在校园里长袖善舞,是各种俱乐部和社团的成员和领导者。毕业二十年后,他将成为社会对成功人士的典型定义:体面多金的资源掌控者。

七十年后,这一点仍未改变:高等学习的目的,就是将这样的毕业生推上社会精英的位置——即便有时他们被视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责任编辑: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由板报学习网心灵闪过的微光编辑发布,所有权归板报学习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板报学习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banbaoedu.com/jiajiao/6254.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