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难读之书,思未想之事

2019-08-06 08:18:58  文/河北省辛集市  浏览 1639 次

摘要:本文是来自河北省辛集市的网友投稿,由 帮返程爸爸请假 编辑发布关于读难读之书,思未想之事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读难读之书,思未想之事

  作者:喻发胜 来源:中国学习新闻网-中国学习报

  拿到武汉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新闻与传播学院单波教授、肖劲草老师等著的《基于传播问题的跨学科阅读:“随波逐流”读书笔记》(以下简称《“随波逐流”读书笔记》),一下就被吸引住了。作为一名在新闻传播学习战线长期从事研究生学习及科研管理的成员,我更是从中读到了对新闻传播类研究生培养的宝贵启示。

  近二十年来,新闻传播类研究生学习取得长足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研究生学术能力的不足和学术思维的缺乏,也为大家所关注。《“随波逐流”读书笔记》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样本。

  一是通过跨学科的阅读探索跨学科的研究路径。新闻传播学习的内外环境均发生了巨变,有学者甚至称之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同时随着我国“新文科”建设的逐步落实与推进,新闻传播类研究生学习必将整合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文”“理”“工”不同学科,打破传统学科分类对思维训练的规训和对研究者的约束。但跨学科之难,高校中人相信早有体会。武汉大学“随波逐流”读书会倡导的跨学科阅读也许提供了一个边缘突破的“小径”:改变观念然后才能改变行动。

  二是为落实导师责任提供了一个“身教”大于言传的鲜活案例。《庄子·天道》中曰:“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一语道破:“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随波逐流”读书会将校内外的学者请到珞珈山,从具体的一本书出发,论及的却是“什么样的问题是值得研究的真问题”“如何构建自己的理论知识脉络”等学术研究的大问题。学术能力和学术思维就在每个星期二夜晚的读书会中得以逐步积累和不断锤炼。读书越多未必越孤单,但当我们的研究生在读“难读之书”时有人温情陪伴、贴身指引,定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研究生学习和自我管理主动性还不足等问题。《“随波逐流”读书笔记》总结了“作为交流的读书”“体验式阅读”“诠释性阅读”“问题式阅读”及“批判式阅读”等七种读书方式,希望这本书也能为克服上述研究生培养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提升新闻传播类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思想“利器”。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由板报学习网帮返程爸爸请假编辑发布,所有权归板报学习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板报学习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banbaoedu.com/jiaxiao/4139.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