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考,143万人排队上岸,140万成为炮灰

2019-11-25 14:35:05  文/黑龙江省绥化市  浏览 1990 次

摘要:本文是来自黑龙江省绥化市的网友投稿,由 新余教育城域网 编辑发布关于2020年国考,143万人排队上岸,140万成为炮灰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2020年国考,143万人排队上岸,140万成为炮灰

来源:职问

今天,2020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笔试正式开考。

本次国考共招录2.4万人,一共143.7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算下来录用比仅仅只有1:60

上岸,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经历磨难后终于进入正常的生活,比如劫后余生、改邪归正等等场合。

如今,这个词被用来形容考上了公务员的人,每次浩浩荡荡的公务员考试一结束,就有上百万人翘首期盼发榜之日,等着排队“上岸”。

01

为何如此定义“上岸”?

我的大学舍友老高对此深有体会:“没被录取前的考生,就像在苦海里不停扑腾,却又只能看着一望无垠的海面而绝望,脚踩上岸边的那一刻,心才踏实,才算脱离苦海!”

老高把公务员考试形容成苦海,也不算偏激。

他已经参加过8次国考了,自称“最佳陪跑选手”,至今一无所获,却又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其实作为他的铁杆哥们儿,我太知道他内心对考上公务员的渴望程度了。

比起那些边工作边考的考生,老高带着几分悲壮气息,选择了放弃一切,专心备考。我和几个要好的哥们都劝过他,多做几手考虑,找好一份工作后再去考,相对而言压力也小一些。

但老高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工作和备考无法平衡,搞不好最后颗粒无收。

他现在的状态就是,每天至少花8个小时去看书学习,每周对自己进行一次全真模拟考试。老高认为自己这样做,把考试行为习惯化,才能确保自己到真正应考时,可以全力以赴,摆脱怯场的毛病。

2009年毕业后,老高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一晃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些老同学都在职场上有了比较固定的事业和位置,有的甚至做到了管理层。老高也常常感慨:“时间只是在我一个人这里汹涌地流逝了~”

慢慢地,老高像变了一个人,素来开朗外向的他,开始渐渐疏远朋友,拒绝参加各种饭局,他的解释是“那些太费钱,也起不到促进作用”;曾经是健身达人的他,每天下班后就把自己锁在家里看电视,“健身还要去健身房,来回浪费时间”。他甚至一度扬言要退出我们大学舍友的六人群,觉得“聊那些过去的事情干扰学习”,哥们几个轮流劝了他很久才作罢。

我们都曾经对他的想法感到不解,公务员对他吸引力就这么大?

但没办法,老高就坚持认为,平淡、安稳、有保障的生活是自己这辈子最好的归宿,从这个角度说,公务员的工作显然是最适合的。

02

比起一心埋头苦学的老高,同样是专心在家复习考公务员的另一个大学同学老吴,则更像一位钞票玩家

跟老高不同,老吴选择考公务员是在家人的一致要求下做的决定,尤其是他的父母,都是退休的国企工人,坚持认为公务员是最好的工作,旱涝保收。

老吴曾一度反抗过:我还年轻,还能打拼很多年,怎么就以“旱涝保收”这种消极想法做目标呢?

后来父母念叨多了,家里长辈们轮番劝说,老吴最后还是选择了服从。

一开始,老吴花大价钱托朋友买了一套所谓的公务员考试内部资料,收到的时候就发现不简单,起码包装不简单:厚厚的牛皮纸封了足足五层,封面还专门用醒目的黑水笔标注“内部资料*注意保密”,还加盖了封印章。

结果最后打开来,所谓内部绝密资料,就是过去几年的真题拼凑在一起而已。

之后在朋友推荐下,老吴又报了号称“连续十年通过率超过100%”的某培训机构公务员辅导课程,当时课程顾问人员给他推出的课程价格是:笔试必过班38888元,面试必过班58888元。

数字听着倒是挺吉利,可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其实一般的老吴来说,负担并不轻松。最后,老吴还是咬牙跟亲戚借了点,凑齐了学费交了过去。

老吴之所以还是交费了,是因为他算过账:如果考上,等于花十万块钱成为公务员,绝对是赚翻了;如果考不上,根据机构合同承诺,全额退款,也不吃亏.

这样看着似乎没什么问题,事实上和老吴一起慕名去报那家机构的“必过班”的人,都是抱着同样的想法。正是这些“懂得算计的考生”,让很多社会补习机构赚得盆满钵满。

老吴后来回顾自己的备考过程时说,“天价必过班”说白了就是一个营销策略,一个班三十个人,整个机构起码十个班起步,算起来学费总共超过千万。机构虽然保证“没有录取全额退款”,但并没说你笔试没通过次日立马退还,而要等大半年以后录取名单公示时,名单上确实没有你名字才会退给你。

换句话说,即使所有人都没通过,机构也能将这笔千万资金占用半年。就拿老吴来说,去年10月份报的培训班,直到今年6月才退还学费。何况在这包过班里,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能考上的,这笔钱就是机构自己的收入,其成本早就收回来了。只能感叹,当初想出这种敛财手段的人确实是高手。

老吴之所以借钱也报班,除了上文说的算过账以外,还有一个因素:周围考公务员的都报班了,自己不报实在不甘心更不放心。

结果一番折腾,坐到了天价培训室里,看着台上好像比自己还小两岁的所谓资深讲师,看着周围那些昏昏欲睡,压根无心听课的同学们,老吴松了一口气:总算没被组织落下。

最后这场风波的收尾,是老吴在面试中一分之差落榜,与公务员失之交臂。

跟一心埋头苦学的老高不同,老吴果断“斩仓”,从此不再提及公务员考试,并在朋友的帮助下,进入一家民营企业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成为白领一员。

6月中旬,老吴发现自己卡上多了一笔钱,数额还不少,想了好一会儿才明白,这就是那家机构退回的学费。

就在收到退款这天,因为要迎接公司年中庆典,他又一次加班写策划案写到凌晨两点多。忙完走出办公大楼时,他看着周围写字楼里依然亮着不少灯光,无数加班白领身影穿梭其中时,他忽然隐约有点明白,为何家里人都要他考公务员了。

03

话又说回来,那些最终“上岸”的人,现在过得又如何呢?

大磊是我在大学学生会青年志愿者支队里认识的哥们儿,这人有两个标签:说话嗓门高,考试锦鲤。确切地说,正因为是锦鲤,所以才有了高嗓门。

大磊在大四时,已经被导师推荐到好几家跟学校关系密切的民营企业了,待遇都不错。可是大磊不为所动,一心一意要考公务员。而且大磊所选岗位在地方粮站,报考人数也不多,一看就很有希望,后来果然是一路绿灯,以笔试、面试双第一的优异成绩,顺利“上岸”,再度证明了自己的锦鲤属性。

“上岸”后的大磊一度是我们同学群里的风云人物,经常被人敬称“磊局”、“磊处”。可是大磊自己却渐渐在群里沉寂了,因为他工作后渐渐发现,自己当初报考的粮站驻点岗位,之所以竞争者少是有原因的:离城区很远,待遇很低,琐事繁多......

尤其令大磊不爽的是,这个岗位几乎没有上升通道,自己每个月只有月度大会时有机会走进县城粮食总局的会议大厅,看一眼那些高高在上的领导,然后继续回底层做一颗螺丝钉,据他的前辈说,这个位置在退休前能熬到科级就算幸运了,想进入总局级别无疑痴人说梦。

一眼就看到自己未来退休的样子,大磊心里明显有些落寞了。想撤吧,可是局里明文规定,粮站驻点员至少服务地方5年以上,不能随意离职。想换个岗位吧,2016年出台规定,所有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人员,一律不能参加公务员考试。也就是说,他在这个岗位上,想换到其他岗位也是不可能的。

曾经的锦鲤大磊,第一次陷入了迷茫和慌张。

他也终于明白了,导师在毕业聚餐那晚,最后一次劝他考虑留南京时说的话:

公务员这份工作,可以让你周围人都感到满意,除了你自己!

04

2019年的这场国考,被称为“史上最难国考”。

通过资格审查参加考试的总人数近138万人,比去年少了28万左右,竞争人数少了近1/6,按说是好事。可是今年的公务员录取总名额数只有14537个,比去年的28533个名额,少了将近一半,平均下来每95人争夺一个岗位,真正是百里挑一,史上最难最残酷!

138万满怀憧憬的考生,最终只有1.4万余人能“上岸”,剩下的人要么像老高那样,破釜沉舟,舍弃一切继续复习报考;要么像老吴,及时刹车,选择另一条职场道路。

可是,无论上岸与否,他们都已经或者正在经历常人所不能体会的痛苦和压力。

所谓公务员工作,更像是《围城》里那句话形容的那样: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我不担心大磊,毕竟他还能顽强地生存下来;反而是老高,精神状态令我忧心忡忡。

8月份时一位大学室友大婚,我们全宿舍兄弟齐聚溧阳天目湖畔出席婚礼。当时老高是先到南京,坐我车一起去溧阳的。在车站接到他时,我差点没认出来,曾经乐呵呵的老高如今满脸愁容,胡子拉碴。

去溧阳的路上,老高一会儿打量我的车,一会儿跟我闲扯几句。当他知道我即将晋升公司企划部文宣主管,月薪15k时,他满眼绿光:海哥你真牛,啥都有了,肯定不少美女围着你转,估计明年这会儿就能喝上你喜酒了......我就不行了,三十多了还啃老!

我装作专心致志地开车,心里早已不是滋味:曾经的老高,争强好胜,看到兄弟们混出名堂来,自己一事无成,内心痛苦可想而知;可是他羡慕的我,看似光鲜,谁又明白我也和老吴一样,无数次加班到凌晨,望着南京城夜空的万点星光,迷茫于未来呢?

所以我每次劝说老高时,内心依然保留一份犹豫,我担心他再这样执着下去,最后出现“范进中举”的悲剧;要劝说他放弃,可我没有勇气跟他保证未来是光明的。

那次婚礼结束后,回家路上我问老高:这次要是还考不上,你有什么打算?

老高当时看着窗外,仿佛没听见,就在我转过头去准备看手机时,他的声音传来:继续考吧,总还有机会!

注:本文为搜狐学习转载自公众号“职问”,文章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

责任编辑: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由板报学习网新余教育城域网编辑发布,所有权归板报学习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板报学习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banbaoedu.com/jiaxiao/6465.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