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与共和国一起成长

2019-06-07 07:27:19  文/广东省肇庆市  浏览 2041 次

摘要:本文是来自广东省肇庆市的网友投稿,由 幼儿园中班育儿知识 编辑发布关于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与共和国一起成长 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与共和国一起成长

斗转星移,日月更替,我们迎来了新中国的70岁生日。作为一名老教师,此时的我心潮澎湃,不禁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教师生涯。

1955年,我出生在晋北一个农民家庭,世代务农,没有文化。到我父亲这一辈,他当过兵,开始懂得文化的重要性,所以他给我的兄弟起名字分别为:连科、登科,盼望我们能够像古人那样,科举及第,光宗耀祖。

从8岁上一年级开始,我就特别用功,成绩总是全班第一。那时我们原平县有两所高中:范亭中学和原平中学。当时有“南康杰、北范亭”的美称。父亲非常希望我能考上范中,所以上范中就成了我儿时的梦想。

1970年冬天,我初中即将毕业,突然传来一个消息,高中招生不再举行考试,实行推荐选拔。因为家庭出身不好,我的范中梦从此破灭。那时的我,感觉怎样奋斗都改变不了命运,什么理想、前途一切都是泡影。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我有资格参加高考,“鲤鱼跃龙门”,一下子由农村娃变成了非农户,端上了铁饭碗,吃上了“皇粮”。

1979年秋天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轩岗公社焦家寨七年制学校任教。校长让我带六年级数学和七年级化学课,并兼任六年级班主任。当时自己年轻气盛,缺乏耐心,老教师李怀莲、王俊仁等诚恳指出了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我清醒地认识到,一名合格的教师仅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多少个星期天,我放弃休息,查阅资料,认真备课;多少节数学课,我“请”进来,“走”出去,诚邀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也去听别人的课……

在这里,我经受了艰苦生活的考验,磨炼出一种不怕吃苦、耐得住寂寞、锲而不舍的顽强拼搏精神;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山里人特有的那种善良、淳朴品格和宽厚、大度的胸怀;在这里,我与孩子们建立起纯真、深厚的友谊,这种感情经历了时间的检验。

记得去年焦家寨学生刘燕生为儿子举办婚礼,特意邀请我这个当年的初中班主任去赴宴。40年后师生再次见面,大家是那样的兴奋、那样的亲密,有着说不完的心里话。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张建平是靠一双拐杖读完初中的,他深情地对我说:“石老师,你还记得吗?你教我们时曾说过,你们中的许多人必定会干出一番事业。如今我是一名中医大夫,虽然是残疾人,可我比正常人还生活得有滋有味。这要感谢您当年的谆谆教诲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感自己力不从心。1984年,我考入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到原平职业中学任教。

在原平职业中学,我充分利用大学学到的知识,组织班内学生成立了原平县第一家文学社团——山花文学社,出版社刊《山花》。《山花》的油墨香味,传遍了忻州,传到了省城,《忻州日报》开辟专版刊登了山花文学社社员作品,《山西学习报》将山花文学社列为全省7家知名文学社团之一,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996年,市学习局将我调入山西省重点中学——范亭中学,童年时代的范中梦终于得以实现。昔日难为范中学子,今日登上范中讲台,激动之情怎可言表!

来到范中以后,我不断探求,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学习教学论文30余篇,2010年被评为山西省语文特级教师。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一名教师,我目睹了祖国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学习教学改革不断发展变化的40年,我的个人梦伴随中国梦一起实现。今年我已是65岁的杖乡之年了,现在仍然在学校担任班主任工作,带两个班的语文课。生逢这个伟大的时代,“愿将余生献学习,誓为祖国再奉献,蜡炬成灰吾心甘”。

(作者单位系山西省原平市范亭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9年06月05日第1版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由板报学习网幼儿园中班育儿知识编辑发布,所有权归板报学习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板报学习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banbaoedu.com/ruyuan/1832.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