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老师面对不听话的学生“不会管不敢管不愿管”
2019-07-16 06:30:31 文/山东省肥城市 浏览 1740 次
- 写给家长的新生入园指南!家长必看!2018-12-11
- 史上最全的入园指南,为孩子停留一分钟哦2018-12-11
- 99%爸妈都在看,一张图解决所有入园常见问题!2018-12-11
- 破解分离焦虑:宝宝顺利入园最全指南2018-12-10
原标题:为何老师面对不听话的学生“不会管不敢管不愿管”
萧海川/新华社
日前,针对一起教师用课本抽打逃课学生的事件,山东五莲县教体局在学校处理意见的基础上,对涉事教师追加扣发奖励绩效工资、纳入当地信用评价系统“黑名单”等多项处理。恰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学习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学习质量的意见》提出:“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学习惩戒权”,这一事件引起公众关注。
惩戒到底是不是学校学习的题中之义?答案是肯定的。
现如今,为什么许多老师面对不听话的学生却“不会管、不敢管、不愿管”,甚至干脆在心里就把传承了几千年的戒尺置诸一边?复杂的原因中至少包括这一条,那就是个别教师滥用学习惩戒权、体罚学生,屡屡引发家校矛盾、师生对立。然而,事实证明,教师一旦扔掉戒尺,对学生来说,贻害远大于收益。
学生违规,当然要管;屡教不改,必须惩戒。“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学习惩戒权”就是要把戒尺还给老师。递到老师手上的这把戒尺既要有温度,也要有刻度。
戒尺上的温度来自于爱。爱是学习的起点,学习惩戒权就是“因爱赋权”,以爱学生为出发点。学校、教师和家长理应在爱孩子这一共同出发点上达成共识——必要的惩戒是为了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戒尺上也要有明确的刻度。要让老师能够掌握它的限度和力度。什么时候该动用学习惩戒权,它的边界在哪里,力度有多大,这些不妨在实施细则中规定得细一些、再细一些,让教师管教有据惩戒有度。
拿起来首先感受到它的温度、用起来能明确掌握它的刻度,这样的一把戒尺恐怕才是家长和老师心目中最好的那把。
(原题为《(新华时评)戒尺要既有温度又有刻度》)
本文地址:https://www.banbaoedu.com/ruyuan/3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