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的意思,囫囵吞枣造句

2019-04-23 16:05:13  文/mlh  浏览 1828 次

摘要: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原标题:囫囵吞枣的意思,囫囵吞枣造句

囫囵吞枣的意思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囫囵吞枣的意思,囫囵吞枣造句

囫囵吞枣造句

1、今天心烦意乱,静不下心看书后半部分不能细细看下去了,囫囵吞枣竟有收获

2、学问二字,学是学,问是问。要多问,不可再囫囵吞枣了

3、一直想着说、读、写、练,却总是囫囵吞枣的一带而过

4、囫囵吞枣的也没太明白,过几天再看一遍

5、培训讲课有点粗糙,囫囵吞枣,还得回家好好研究

6、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7、培训讲课有点粗糙,囫囵吞枣,还得回家好好研究。

8、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积极思考,反对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9、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10、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11、我们囫囵吞枣地吃了几口就出门了。

12、我读书经常只是囫囵吞枣的看一遍。

13、我们要细心体会课文的意思,不能囫囵吞枣。

14、他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15、张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上不要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别人的理论。

16、读书,学习要善于思考,囫囵吞枣会收效甚微,是一种不良习惯。

17、读书要反复的读不能囫囵吞枣。

18、我们读书不要囫囵吞枣,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他向来做事都是张冠李戴,三心二意。

19、学问二字,学是学,问是问。要多问,不可再囫囵吞枣了。

20、囫囵吞枣地吃食物是个坏习惯。

21、学习不能囫囵吞枣而是要精益求精。

22、学习知识要深刻理解,不要囫囵吞枣。

23、倘使囫囵吞枣,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24、学习文言文,只是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不是好办法,只有逐字逐句地品味消化吸收,才能真正学好。

25、学习上我们决不能囫囵吞枣。

26、学习不认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是一种要不得的学习态度。

27、由于太饿了,饭菜一上来,我便囫囵吞枣吃起来,结果给噎着了。

28、一想到读书我就如饥似渴,但当我拿起课本了我就是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

29、今天心烦意乱,静不下心看书后半部分不能细细看下去了,囫囵吞枣竟有收获。

30、 我常常的把水浒传上的人物张冠李戴的乱说一气,老师告诉我不能囫囵吞枣的看书!

31、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32、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33、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34、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35、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36、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以上就是关于囫囵吞枣的意思,囫囵吞枣造句的相关信息,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口考试时间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由板报学习网编辑发布,所有权归板报学习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板报学习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banbaoedu.com/xiaoxuezx/1205.html

分享到:
突如其来造句,扑朔迷离造句

突如其来造句,扑朔迷离造句

突如其来造句,扑朔迷离造句

密切的近义词,兴致勃勃的近义词,柔软的近义词

密切的近义词,兴致勃勃的近义词,柔软的近义词

密切的近义词,兴致勃勃的近义词,柔软的近义词

编织的近义词,急忙的近义词

编织的近义词,急忙的近义词

编织的近义词,急忙的近义词

不耻下问造句,风声鹤唳造句

不耻下问造句,风声鹤唳造句

不耻下问造句,风声鹤唳造句

滔滔不绝造句,落落大方造句

滔滔不绝造句,落落大方造句

滔滔不绝造句,落落大方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