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校减负为何那么难老师如何能安安静静教学
2019-08-19 07:52:51 文/福建省漳州市 浏览 1771 次
- 九大部委联合推出“减负三十条”,切实起到减轻学生负担的作用2019-01-02
- 学习部表态:让3700万农村学生吃上免费营养餐2019-01-01
- 小学各年级段的学习方法与重点2018-12-21
- 六招改正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马小虎”2018-12-12
原标题:为学校减负为何那么难老师如何能安安静静教学
原标题:为学校减负,为何那么难?
导读
校长们忙着开会、接待和应付检查,一线教师则忙着准备各种材料,这已成许多学校的普遍现象。为何学习工作者最近几年“负重”如此厉害?到底是哪些因素造成了学习一线负担加重?
笔者近期在中部某县和边疆某市进行了调研,发现学校的负担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检查验收多。
近几年,国家对学习越来越重视,投入不断加大,各种资源和项目落实到学校和学习管理单位,随之而来的则是各种检查和验收。以县域义务学习均衡发展为例,项目规划、实施、监督、检查、验收等各环节,都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工作量,同时还出现了“省里要来,市里先检查一次;市里要来,县里先检查一次;县里要来,镇里先检查一次”的情况,面对重复性考核压力,很多老师被动员到写材料和接待中去,这无疑增添了学校的负担。
二是政府其他部门无关抽调多。
教师作为文化知识分子,经常被一些政府部门抽调参与非学习干线的写材料任务。在中部某县,村里的书记为了完成扶贫资料,厚着脸皮利用私人关系找学校校长写材料。除了精准扶贫,还有创文、创卫等任务也会从学习干线抓人来应付。笔者了解到,地方政府拉教师参与非学习干线的工作往往也是由于任务紧、人手不够,或者短期内需要应付检查。
三是“婆婆”众多,落实工作变成安排工作。
与校园管理相关的部门有消防、环保、疾控、司法、交通、气象等,这些管理部门,一个学期少则一次、多则两次到学校检查。每来一次都需要组织学生活动、准备材料,来之后要求上传材料。一些职能部门本应服务校园,但在职权不对等条件下,变成了安排校园,落实工作变成了布置工作,每项工作对校园来说都是额外负担。
四是相关性不大的主题和宣传活动进校园多。
相当一部分活动和工作进校园的逻辑,是行政验收的需求大于实际的内容意义,学校无辜被部分职能部门用来完成工作量考核任务。以党建为例,各种App都要求教师打卡学习、积累学分。一个老师对接各个政府部门的App少则一两个,多则五六个,从内容上看,这些App重复性极大。
不难看出,几乎所有部门都属于“合法”进校园,而每个部门的人从行政层级上也都高于校长,故而也都能进校园。
但每个部门去一次,校长就得组织学生搞活动,组织老师写材料、搞讲座,学生宝贵的时间被用来应付各项活动检查,老师宝贵的时间耗在了写材料上。本应抓校园管理的校长疲于应对各种工作组,校园深陷地方行政任务之中,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关键是很多工作不仅重复性极大,而且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特征,应付检查多于实质内容。
在此情况下,一些校长也策略地加以应对。如有校长称,“我们学校都是10岁左右小学生,怎么落实扫黑除恶?我就从村里借了一张条幅拉了一下”“我每次只找一个班来应付,主要利用课间操、体育课之类的时间。其他的各种材料总结,便做一个板报,或者利用一个班会来解决多个活动的材料”。
但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活动和资料要学校组织和完成,对于人手不多的小规模学校来说,应对各种材料和活动更是苦不堪言。一位校长说:“我们学校总共就19个老师,没有行政人员,又是寄宿制,老师要兼顾教学和学生生活管理的任务,本来就忙得要命,还要写各种材料,真是累。”
如何让学校回归正常的教学秩序,让老师安安静静教学?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尽量避免多层级政府和部门在学校重复落实工作,与学习教研主业无关的各类检查和无用软件,要精简,更要注重质量。第二,与学校相关的管理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能定位,为学校服务,指导和检查工作要从实际出发,避免形式主义和向学校推卸责任。第三,警惕各类无谓活动进校园,警惕学校被用来应付检查。
(作者:尹秋玲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博士生)
责编:铖昊
本文地址:https://www.banbaoedu.com/xiaoxuezx/4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