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中学吧:大语文时代,谈谈语文启蒙
2019-07-02 09:59:12 文/阳明中学吧 浏览 1506 次
- 湖北黄冈新中考改革实施方案2018-12-11
- 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学习 中考会取消吗2018-12-11
- 2019年漳州新中考中招改革方案2018-12-11
- 2021年兰州中考将采取“4+6”模式2018-12-11
原标题:阳明中学吧:大语文时代,谈谈语文启蒙
有位资深教师说过:
语文是拉开学霸与学霸之间差距的利器,数学是拉开学霸与学渣之间差距的科目,英语是拉开学渣与学渣之间差距的科目。
放到娃们这一代还真是,英语启蒙大多数人早早都开始了,英语也不难学,拉不开啥差距,对于学霸们来说学好数学和英语不成问题,那么差距就靠日积月累的语文来拉开了。
所以,想想我自己要写语文启蒙就好头大,因为语言是个积累的过程,如果单靠一篇文字就能呈现出全过程,显然不现实。
所以,这次就先浅谈一下吧。
当了妈之后,我觉着自己比之前更有文化了。不仅数学水平跟着娃刷思维游戏题提高了不少,语文、英语、科普等都涨了不少知识。
实践下来发现语文是最容易学,但也是最博大精深的。
比如在英语当中,不同的爪子有精准的表达,带指甲的,不带指甲的,都有对应的单词。但语文中的爪子除了爪子本身的意思之外,还有延伸,比如“爪牙”。
这些如果单单靠记忆肯定是没用的,而是要结合语境去理解,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在阅读和生活中去积累了。
01
童谣开启语言启蒙的大门
在给涵涵做语文启蒙的最初,我是通过童谣来进行的。
我五音不全,所以哄涵涵睡觉的时候,都是一边拍着她念诗或者念童谣。
没想到等她1岁8个月的时候,我哄睡的那些词儿,她竟然都熟练掌握了。
当年的QQ日志
0到6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童谣是语言和声韵的结合,短小精炼的篇幅,朗朗上口的歌词,轻松活泼的韵律。
不仅能帮助孩子培养语感,体会词汇的语音规律,更能激发孩子对语言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打开了一扇语言启蒙的大门。
不仅如此童谣还能丰富孩子的知识面,以及教会孩子一些生活道理。
比如有些童谣背后可能蕴含的是一个神话故事。
有些则是关于节气节令的常识。
所以,那些口口相传,并且流传至今的好的童谣,完全可以作为给孩子语文启蒙的素材。
02
生活中的积累与学习
在我看来语言学习是一件随意的事情。因此随时随地都可以想学就学。
比如上周末,我跟涵涵去吃面,在等饭的时候,她说:“妈妈,我们玩个游戏吧,咱说这些词快快乐乐,和和美美,红红绿绿。”
我赶紧说:“好啊,仔仔细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个游戏那天断断续续我们玩了一天,想起了就赶紧说。
直到晚上爸爸回来,我想着肯定他能说出我和涵涵都没说到过的,果然,爸爸又说出了一些。
不止词汇、成语等可以通过玩游戏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诗词、名句也是可以的。
比如带着孩子去看荷花,这时你会感觉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关于荷的描写,怎么那么契合此情此景呢?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恰逢涵涵刚读过《江南》,听见“田田”二字,她就想起了: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而我自然不会放过,“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个比喻。那首王昌龄的采莲曲呼之欲出: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样的积累,肯定比看书来得更深刻。
03
写也可以说着来
我们常说听说读写,在孩子小时候写也可以说着来。
比如上次我问涵涵爸:“你说我练3个月的车,能瘦下来不?”
爸爸说:“让你练车呢,又不是推车。”
涵涵听见了就会说:“练车、推车、拉车。”
这是因为我常会跟她玩字词的用法游戏。
比如:拿笔写字、握笔写字、提笔忘字、捏笔写字。这些都是可以边说边做动作,让孩子明白用词准确性的好处的。无疑会给之后写作文打下基础。
再比如:一个晴朗的早晨,一个春暖花开的早晨等等,这种玩法也是可以的。
语文启蒙的最终结果肯定是运用,而不是背诵和记住,只有会用了,才能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因此,读万卷书中可以启蒙,行万里路中亦可启蒙。
04
书面语的重要性
这点我们之前讲过,有人说给孩子讲绘本故事,可以把书里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口语化地表达出来。
我觉着完全没这个必要。
口语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够积累。看书时,还是积累书面语吧。
这是其一,其二,我们转换出来的语言,没有人家作者的高明,为什么不让孩子跟着厉害的师傅学习呢?
在给大家选书的过程中,我除了看纸质、印刷、出版社、作者这些外在条件,还会看内容,看翻译者等等。
因为译者的水平不同,翻译出来的东西肯定不一样。既然花大价钱买回了名家名作,为啥又要费劲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讲给孩子呢
岂非暴殄天物?
孩子在3岁之前,常见口语就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6岁左右,口语交流完全无障碍。而书面语的积累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05
阅读中需要重点学习词汇吗
上面提到了书面语的重要性,那需要在阅读中重点学习词汇吗?
个人认为没必要。
这会影响到阅读的连贯性和孩子的兴趣。
遇见这种情况偶尔解释一两句可以。比如昨天我在跟涵涵阅读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词:
看起来没有什么生气。
这里的生气肯定不是指情绪上的,所以我就说:“这个生气是指没有活力,跟生机勃勃是反义词。”
然后接着就往下念了。
以上是我在跟涵涵语文启蒙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后也会陆陆续续分享一些新的心得体会。
语文启蒙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一篇文章难以写完,如果你有什么想要了解的点儿,我们可以一起探讨,然后我结合实际写一写。
本文地址:https://www.banbaoedu.com/zhongkao/2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