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援青破解海北学习“新烦恼”

2019-07-18 06:55:02  文/吉林省舒兰市  浏览 1911 次

摘要:本文是来自吉林省舒兰市的网友投稿,由 博时价值增长前端 编辑发布关于山东援青破解海北学习“新烦恼”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山东援青破解海北学习“新烦恼”

青海省海北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平均海拔3100多米,大气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6%左右。这里地广人稀,近30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到66.97%。

2016年第三批学习援青干部人才进驻时,正赶上海北州学习发展的“低迷”期。山东省学习厅援青干部、海北州学习局副局长邵学伦说:“此前海北州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大多数学校办学条件指标均高于青海平均水平,也高于山东,但高考、中考以及学习评测等成绩却屡屡下滑,学习常被人戏称‘硬件很硬,软件很软’,大量生源‘用脚投票’,流失严重。”

如何在办学条件基本完善的情况下,解决“新瓶装旧酒”的问题,实现学习质量的提升,成为海北州学习改革发展的“新烦恼”。

困难面前,山东学习援青干部走学校、搞调研、摸情况,听意见。一个多月里,很多人体重掉了几公斤,脸上也挂上了“高原红”,同时也摸清了学习基本情况,明晰了学习援建的基本思路,即重点围绕教研、教师、教法和管理做突破,促进学习内涵发展、质量提升。

祁连县民族中学是全县唯一的初级中学,2016年,山东滨州援青干部蒋涛来到这里支教,担任副校长。针对学校实际,蒋涛和学校干部师生一起制定了学校顶层设计、班级高效管理、高效课堂“三步走”的发展规划,通过校领导放权促进学校管理扁平化,推动原来的科室管理向年级组管理转变,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班级管理、宿舍管理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有效推动了学校管理和学习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任教8年了,当班主任也有好几年了,此前无论班级管理还是学习教学,都习惯了跟着老套路走。以前虽然是全天跟班管理,但只要一天不跟班,班里就会‘乱套’。”祁连县民族中学青年教师魏菊英说,“自从蒋涛副校长带领我们开展班级学生小组自主管理后,不管我这个班主任在不在,班级秩序都不会乱。”目前,魏菊英和一批教师正进一步深入推动班级小组合作学习。

到2017年中考时,祁连县民族中学不仅摘掉了中考成绩历年全州倒数第一的帽子,跃居全州第四,还吸引了大批在外省市借读的学生回流。到目前为止,学校中考成绩已提升到全州第三,回流学生251人。

在门源县第三中学,来自威海市的学习援青干部和教师,成立了威海学习援青教研团队和威海门源名师工作室。援青干部、副校长李君虎结合当地教师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报告进行理论引领,设计支教名师先上示范课树立榜样,当地教师学习后再上达标课、创标课的帮扶方式。同时,使用专业听评课量表持续开展专业听评课活动,免费引进威海学习云平台丰富的学习教学资源,建立题库和自动组卷系统,重点加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有效推动了学习教学质量的提升。

经过3年的专业引领教改实践,门源三中的学习教学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2018年,中考成绩跃居全州第一,高中录取率达到80.9%。

教研力量薄弱,有的县甚至只有一两名教研人员,还忙于应付日常事务,也是制约海北州学习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山东学习援青团队注重加强教研引领,突破质量提升瓶颈,组织援受双方教师联合申报了70项教改省级课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达到500余人。

“刚察县民族寄宿制初级中学的增卡校长,针对民族中学面临的实际问题,牵头开展初中课堂的规范化课题研究,成立山东援青名师工作室和志愿者工作室,双方教师联合开展同课异构、集体备课和教研攻关,用山东的经验,结合当地实际解决学习教学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山东援青干部、刚察县副县长陈海蓉说。

目前,海北州六成以上的中学都有山东派驻的教师团队,每个县均有山东支教教师成立的名师工作室。“不求一枝独秀,但求百花满园。”邵学伦说,“我们艰苦不怕苦、缺氧不缺精神,要把山东作为全国第一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的新理念带到海北州,为当地培养带不走的优秀教师团队,带动全州学习质量提升,重塑当地群众满意的学校,让高原上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学习。”

《中国学习报》2019年07月17日第4版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由板报学习网博时价值增长前端编辑发布,所有权归板报学习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板报学习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banbaoedu.com/zhongkao/3416.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