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式撤离”理当是文明的日常

2019-06-04 14:57:59  文/安徽省宁国市  浏览 1219 次

摘要:本文是来自安徽省宁国市的网友投稿,由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编辑发布关于“教科书式撤离”理当是文明的日常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教科书式撤离”理当是文明的日常

  近日,江苏常州某小学在举行“六一”活动时突遭暴雨。在几十秒内,现场近3000名师生家长毫不慌乱,有序退场。视频曝光后,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称这是“教科书式的撤离”。该校校长表示,这是学校的日常,各位网友不必“大惊小怪”。

  面对突发暴雨,近3000人能够毫不慌乱,在几十秒内有序退场,这的确称得上“教科书般的撤离”。而这种有序撤离,与人们印象中集体活动“一哄而散式”的离场完全不同,让人眼前一亮。

  长期以来,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我们个人的生活体验里,总有这样的刻板印象:每逢大型集体活动,例如看演唱会、球赛之类活动,即使是常规散场,人群都时常一片混乱,留下遍地垃圾。要是中途遭遇恶劣天气等突发情况,则更容易出现混乱。

  而江苏常州某小学的退场改变了人们的既有印象。近3000人里,包含部分老师和家长等成人,但更多的,是未成年的小学生。在突遭暴雨这一突发情况后,这么多孩子能做到“教科书般的撤离”,一方面当然得益于活动组织者的有力疏导,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们已经接受了规则学习,具有了规则意识。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小学生“教科书般的撤离”,体现了文明礼仪和社会规则学习的成果。民众的“高素质”是由良好的规则和社会环境学习、熏陶出来的。好的规则和环境,对于一个社会至关重要。缺乏必要的规则意识,人们就会表现出各种“低素质”的不文明行为:不守秩序,插队,公共场合大声讲话,乱丢垃圾,等等。

  规则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在《说文解字》中,“规”的释义是“有法度也”,是指人们行为所依据的“规范”;“则”的释义是“等画物也”,即均等划分事物,引申为“标准”。由此可见,规则就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规范和标准。

  人们并非生来就具有这种规则意识。相反,它需要后天的学习。只有经过学习,在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后,逐步固定下来,变成人的行为方式,规则才能成为人的习惯,指导人的行为。

  规则学习,应该从基础学习阶段抓起,从小抓起,这样做的效率最高。学校,是培育青少年规则意识和文明礼仪最重要的场所。学校应该把规则学习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维度和重要内容。这也是学校德育学习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许多学校在日常学习中纳入了规则学习,但有的学校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规则学习方面并未形成学习自觉。这种“做样子”的学习必然不会取得良好效果。只有在平时的规则学习中形成自觉,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们真正产生规则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

  当然,规则学习,还有更宽广的范畴,而不仅是排队、守秩序等内容。比如,它还应包涵法律基础学习,交通规则学习,环境保护学习,安全常识学习等内容。这些学习内容,实际上也是综合素质学习的应有内容。

  接受规则学习的对象,也不应局限于小学生。实际上,即使是大中学生,乃至成年人,都有必要不断接受规则学习,强化规则意识,为自己的文明礼仪和规则意识查漏补缺。

  柯小麦 来源:中国青年报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由板报学习网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编辑发布,所有权归板报学习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板报学习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banbaoedu.com/zhongxue/1746.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