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高考报告:我国高等学习毛入学率达45.7%(二)

2019-01-18 17:56:34  文/匿名  浏览 1734 次

摘要:2019年1月18日,高考40年学术研讨会暨《考试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19)》(以下简称高考蓝皮书)发布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学习行政学。

原标题:2019中国高考报告:我国高等学习毛入学率达45.7%(二)

2019中国高考报告:我国高等学习毛入学率达45.7%(一)


高考改革应着力解决五大核心问题

 高考蓝皮书指出,未来高考改革应着力解决五大核心问题:

 (一)内容改革

 高考内容改革是学习改革中永恒的主题。学习的核心目标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习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学习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学习、文化知识学习、社会实践学习各环节,贯穿基础学习、职业学习、高等学习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高考内容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在高考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目标。近年来,学习部考试中心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所谓“一核”就是充分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考查。所谓“四层”,指的是学科考查内容分为“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大层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着力解决“怎么考”的问题。怎样才能将“一核四层四翼”落实到具体的学科考试和命题设计中是高考测量需要关注的重点所在。

 (二)合理减负

 减轻学生负担是一个历史问题。科学减负需要提高考试题的测试绩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矫枉过正。对于合理减负问题,在高考内容上,试题难度应该有利于选拔人才;在分类考试上,应该总结经验,使一部分考生在合适的时间提前分流;在规范课外辅导上,应在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三)学科选择

 此轮高考改革的亮点之一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给予学生选择科目的自主权,这种理念无疑是值得欢迎的。但是,考试科目的选择不能违背最终的育才宗旨,要考虑大学学习需要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四)命题分级

 命题的统分问题一直是高考改革的有益探索,目前2004年以来的分省命题模式逐渐收敛,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转而推崇全国统一命题的模式。不过,分省命题的历史性贡献不应忽视,留下的经验也值得好好总结和消化。客观来讲,很多省份的高考命题质量难以与学习部考试中心的命题相比,无论是命题队伍、技术经验还是在物资配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也要看到地方命题的成长空间与发展趋势,部分省份的命题队伍进一步扩大,试卷质量明显提升。因而,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既要重点依靠“国家队”,也要适当培养“地方队”,统分结合,让不同的队伍实现良性竞争和发展。

 (五)录取多元

 伴随着高等学习的蓬勃发展以及人才的个性化诉求,录取的多元化路径会进一步拓宽。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权,规范大学自主招生,建立自主招生等相关标准,激发大学在录取方面的制度创新设计应该是未来高考改革的方向。大学主导的自主招生虽然在考试经验和测量理念上存在不足,但是其在人才的兴趣导向以及未来的社会需求方面显然具有独特的优势。当前我国职业学习也在蓬勃发展,一些学校和专业形成了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渠道、终身发展有基础的发展路径,对考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新高考下高中学习教学亟待全面变革

 这一轮新高考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任务最艰巨的一次改革。高考综合改革的需求与当前高中学习的管理制度、资源配置、硬件设施等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平衡,后者在短时间内难以支撑前者的顺利推进,甚至成为阻碍。高考综合改革给高中学习生态、学校内部日常管理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上海市的“6选3”模式会出现20种组合;浙江省的“7选3”模式会出现35种组合。部分学科进行分层教学,分两层或三层。为尊重学生在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组合上的选择权,学校必须开设相应的教学班。学生的学习选择权得以彰显,走班制成为常态,成为高中学校日常管理内容的一部分。这不但冲击现行传统的行政班管理模式,而且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室规模、管理制度等软硬件设施提出了挑战。

 (一)育人模式和学习创新理念亟待变革

 实现学习现代化,首先是学习理念要现代化,深化高中教学改革,适应和面对新高考,也必须从创新理念开始。创新理念关键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首先,通过高考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习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学习的首要问题。《学习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文件指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要求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新高考改革中,“两依据一参考”模式和多元录取模式等对高中学习的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要求高中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和育人模式改革,转变应试学习倾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深入推进素质学习,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育人模式需要创新,需要更新学习理念。育人目标决定育人模式,新高考引导下育人目标的重新界定,必然要求高中学习转变现有的育人模式,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中毕业生,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生源。高中学习与高中学校的育人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体系、资源保障体系等都势必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学校不再是“高考加工厂”,不再是传统的大文大理教学模式和固定班的管理模式,而是在充分尊重学生选择权、基于学生多种学科组合选择的基础上,开展分层走班教学,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实施有选择性的高中学习。传统具有优势的学科地位或将丧失,教师学科结构面临挑战。

 (二)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必须全面推进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是实现育人目标的主要途径,是育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国家颁发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新时代育人目标的核心表达,是对素质学习的集中阐释。核心素养、学科素养等育人目标决定课程标准。同时,高考综合改革配合高中课程改革与素质学习,发挥着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改的作用。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综合改革的目标与价值导向是一致的。同时,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中学校对新课标的落实以及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效。

 高考综合改革中,自主选科的“6选3”“7选3”模式,赋予高中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不分文理科,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些改革内容很大程度上影响、引导高中学校育人模式、课程建设、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变革。

 深化教学改革、落实新课程建设面对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师资问题。要求各地提高、优化师资配置,推动学习管理的变革。选科走班要求学校必须提高、优化师资配置,这给学习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在队伍建设、人事管理方面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新教学班的增加,要求学校增加相应的师资配置。另外,还要培训和引进能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选科以及制定生涯规划的教师。而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师资培养的供需矛盾等都制约学校师资配置问题,同时,在学科之间产生师资需求不均衡现象。有的学科选择的学生少,现有的师资产生富余,需要分流。而选择人数较多的学科,师资需求增加,需要继续补充。不同年度之间,学生自主选科分布人数可能会出现较大变动,相应地对学科教师的需求产生“潮汐”现象。这严重考验各地教师队伍的动态调节机制。

 深化教学改革、落实新课程建设面对的主要挑战之二是学校教室等硬件需求。选科分层走班教学,对学校教室等硬件设施提出更高、更多需求,而当前高中学校的硬件设施难以满足该需求。

 深化教学改革、落实新课程建设面对的主要挑战之三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是改进教学管理、落实课程建设的重头戏,新高考综合改革使得学校管理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包括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加大,教学管理工作日趋复杂,教学评价体系重构等问题。

 (三)学生选科和生涯规划指导亟须加强

 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是此次高考关注的核心目标。过去学习中,学生的成长规划和兴趣培养一直是教学中比较被忽视的薄弱环节。此次新高考改革,学生选择的学科组合是学生学习、未来求学深造和职业谋划的重要依据。选科和生涯规划成为当下教学改革中的新内容、新亮点。

 自主选科是生涯规划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现实中,高中学生在“6选3”“7选3”中存在盲目性、功利化倾向。对青年学生来说,学会选择、善于选择,不仅是应对高考所需,还是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人生考题。要防止选科中的盲目性和功利化倾向。除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一高考之外,另外三门科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与高校的要求在六门科目中进行自由选择,这突出了学生在学习、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选择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高中学生行使自主选择权的过程暴露一定的盲目性与功利性,理性化、长远化考虑严重不足。

 对于生涯规划来说,它真正体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直接需求。人才的系统培养使学习的准备期大大增长,从高中开始准备人生的系统规划成为未来学生学习的必备知识。不过,从学生发展现状来看,生涯规划学习难度大、师资不足。对于多数普通高中和学生而言,生涯规划学习是一个新事物,也是一个要求高、难度大的学习科目。高中学生年龄小,兴趣尚不稳定,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认知与评估,对未来拟从事的职业更是一片茫然。对教师来说,生涯规划学习需要教师具有开阔视野、战略眼光,了解社会各行各业,同时要求教师能对每个高中生进行科学评价,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但目前学校普遍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难以开设高质量的生涯规划学习课程。

高考语文应提高作文区分度

 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学习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新的考试招生模式下,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科目不变、分值不变外,其他由考生根据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按照这一要求研制并公布了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改革方案。

 高考科目组合方式直接影响高考语文的设计。无论是与以往统考九门中的语文相比,还是与基础学习课程中的语文相比,新高考方案中统考三门中的语文的定位和功能有所不同。

 首先,与以往统考九门中的语文相比,新高考语文的区分功能要有所提升。在原有高考制度下,考生文理分科,除个别省、区、市外,大部分省、区、市高考考生分数由五门考试科目的750分组成,各科均匀地承担区分考生的职能。虽然相比于其他科目,语文区分功能不佳,但带来的影响往往被掩盖和忽视。在新高考制度下,学业水平考试科目采用等级制。与分数制相比,对考生的离散效果将有所减弱。而作为统考科目、分值不变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中,数学由原来文科数学、理科数学两份试卷变为文理不分科的一份试卷,外语由一年一考变为一年两考,考生选择两次得分中的高分计入总分。这种情况下,高考语文区分功能不佳的问题将凸显。只有解决这一问题,才能防止或缓解在后续招生录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学生分数拉不开差距、一分之差天壤之别的现象。事实上,高考语文在这方面大有可为。比如,可以通过评分方式的改善,提高分值高达60分的作文区分度。

 其次,与基础学习课程中的语文相比,新高考语文的内容将更加注重基础性和共通性。作为统考科目,高考语文是所有考生必须参加的,考查的能力和素养是高校所有学科领域和专业需要的。高考语文的选材范围将更加广泛,在避免公平性问题、保证试卷难度稳定的前提下、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话题、不同体裁、不同组织形式的文本都可能进入试卷,使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脱颖而出。比如,考查的重点将由注重精读和细节变为精读、泛读兼重。考查学生面对各种来源、不同类型、不同观点的材料快速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并做出自己判断的能力等。

 在新高考制度下,学业水平考试、统一高考和自主招生考试都有对语文相关内容的考查。这三类考试应有所区分,各司其职,协同合作。学业水平考试,检测高中在校生是否达到高中学业水平要求的水平性考试,要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对能力的考查。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更注重对高层级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考查。自主招生考试,要结合本校相关学科、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重点考查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是针对性更强、要求更高的考试,提高高考语文的信度和效度。

 新高考数学科内容改革目标是建立文理不分科的数学科统一考试体系

 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明确了要不分文理科,其中全国统考科目只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在新高考中,对三个统考科目提出了新的功能定位和更高的区分选拔要求。2016年,学习部考试中心开始高考评价体系的研制工作,明确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高考内容改革要基于高考核心功能,以“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总框架为指导,梳理、总结国内外对人才培养和选拔的要求,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学科化的内容框架和指标体系。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关键一年,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新高考改革后,将不再区分文理科,这给数学高考命题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高考不分文理科后,数学科的地位和作用、考核目标和考查要求是数学高考科内容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进入新时代,基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对高校人才选拔的需求,要将高校各专业对数学基础的要求,贯彻在数学高考改革理念、考试要求设计、考查内容确定中。新高考数学科内容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文理不分科的数学科统一考试体系,满足高校各专业对考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共同要求;突出高考数学科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确定数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研究核心素养的考查方式,精选考试内容,优化试卷结构,创新题型设计,确定面向全体考生的难度调控策略。

 传统文科生与理科生在数学水平上存在差异,体现为《考试大纲》对文科生的数学要求稍低,在以往高考中,文科生与理科生分别作答文科卷与理科卷,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试卷对考生的公平性。但“文理不分科”后,考生在科目选择上更自由,传统文理生的数学能力发生着变化,传统的试卷结构以及命题思路将不再适用,这给命题端和考试端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创新与批判性思维是人才强国的重要环节

 高考作为国家大规模的高利害考试制度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未来20、30年的人才战略储备,并进一步决定了国家的兴衰强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学习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改革。此次高考综合改革是新形势下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根本任务和高考的根本功能,《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察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家学习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提出,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指出要“从中小学做起,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加强科学方法训练,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的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学习大会上进一步明确,“学习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学习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和创新思维培养,是本轮高考综合改革和学习改革的主旋律,这与我国特定的发展阶段及人才储备现状紧密相关。经过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已经由高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要依靠创新驱动,而创新最重要的要素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型拔尖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创新的核心是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核心是人的创造性思维。人的创造性思维是指新的思维、与众不同的思维,它是产生创造力的源泉。学术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高度相关,一定程度上来说,批判性思维的水平决定的一个人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强调明确的问题意识,清晰的逻辑思维,严密的论证过程,发现新规律,运用新方法,解释或解决新问题。本轮高考综合改革对学生的“关键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主要包括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语言表达、文字写作与创新能力等。对创新与批判性思维的强调,是国家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成为了2014年来本轮新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方向。本轮新高考综合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要积极引导和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性的拔尖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产业升级,学习先行

 以我国600多万家企业数据为基础,高考蓝皮书根据每个企业的员工信息,计算了每个行业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在制造业中,烟草、医药、化学、通信、仪器仪表、通用设备、专业设备、机械、石油加工等行业的技术含量较高,对员工的学习水平要求更高。

不过,相对于制造业,中高端服务业对员工学习水平的要求要高出很多,信息技术、金融业、科技服务、学习等几个行业的员工中,本专科生及以上学历占到70%左右,而制造业不到11%,其他一些服务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较高。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不同的行业对员工的学习水平的要求差异是非常大,要实现产业升级,首先要求有很好的学习体系,能培养出足够符合行业发展的人才。

 总结而言,第一,不同的产业会面临不同的人才需求,每个产业都会有其特有的知识含量和特定技能含量,产业升级与特定技能学习发展密切相关。第二,中国现有的产业结构还亟待转型,向高附加值行业转变,但这种转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完善的学习体系,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是基础和根本。蓝皮书测算,工业企业员工平均受学习年限为11年,服务业员工平均受学习年限为14年,如果我们要达到美国80%的国内生产总值由服务业创造,我国人均受学习水平至少要再提高1~2年。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从1998年高校扩招到现在约20年时间里,我们的人均受学习年限大概提高了1年,这还不考虑学习质量、边际收益递减等问题。由此可见,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习是个基础性的准备,首先要把学习办好,才有可能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返回板报学习网首页>>


相关阅读:2019中国高考报告:我国高等学习毛入学率达45.7%(一)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由板报学习网编辑发布,所有权归板报学习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板报学习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banbaoedu.com/gaokao/679.html

分享到:
高考后出国留学2+2怎么样? 苏大2+2留学有这3个优势

高考后出国留学2+2怎么样? 苏大2+2留学有这3个优势

2019年高考来临,学生和家长们难免会有一些焦虑情绪,若高考成绩不错,就读国内211、985高校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若平时成绩还可以,但高考时因为失利分数无缘理想高校,难道只能再复读一年或者降低标准入读自己不喜欢的大学吗?

对“高考移民”需有治本之策

对“高考移民”需有治本之策

近日,“高考移民”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所谓“高考移民”,指的是把高中毕业生从一个高考升学压力大、录取分数线高、录取率低的地方“移民”到高考升学压力小、录取分数线低、录取率高的地方,进而达到升入理想高校的目的。

高考落榜怎么办,怎么调整心态?

高考落榜怎么办,怎么调整心态?

高考落榜,是很多高三考生及家长,不愿接受,却不得不接受的事情,虽然现在落榜生可选择的出路有很多,但落榜生的心态问题不容忽视,那么如何调整落榜生心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心理调节:

九大高考志愿填报误区

九大高考志愿填报误区

距离高考只剩31天的时间了,不少家长已提前在为孩子的高考志愿填报做准备。但是,近年来多省对考试招生制度进行了大范围、多方位改革,平行志愿、自主招生、学业测试、专业级差......各种全新的概念不断出现。导致考生家长对这些概念一知半解、似是而非。

吉林省高考状元刘恒宇:高考该如何报考

吉林省高考状元刘恒宇:高考该如何报考

高考、大学、自主招生!不要以为它离咱们还很远。要是现在在没有点儿紧迫感的话,可就真的来不及了呢。 小编特意整理了前一段时间13年吉林省文科状元刘恒宇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