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考择校:为何香港大学近些年,已经不被内地状元所青睐
香港大学,曾经是国内状元的大户。为何近些年,已经不被内地状元所青睐呢?小编下面讲解下。
在2012年达到了高峰,因为香港大学,全英文教学,与世界接轨,曾经在世界排名上吊打北大清华。

在2012年录取了21名状元达到了巅峰。

咱们从2011年开始,看历年的高考状元录取情况。
2011年,录取11名,尤其北京三个文科状元全部去了港大,不去北大清华,请求北大的心里阴影面积。

2012年,到达巅峰。录取21名状元。

2013年,录取16名状元。开始下降

2014年,到达巅峰。录取16名状元,竟然与2013持平。

2015年,状元青睐内地,水土不服。

2016年,只有3名了

2017年。6名状元,但是北京市文理状元全部选择了北大。

2018年我已经搜索不到香港大学到底录取几个状元,只有这个标题:
从香港大学退学
北京的选择北大



为什么她会选择从香港大学退学,再去复读呢?这也是问出了大家都心声。刘丁宁用三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说,“我自己是非常喜欢中国文化的,本来想要进的就是北大中文系。但是当时填报志愿的时候,考虑到就业问题,这才选择了香港大学。
辽宁省2013年文科状元刘丁宁“弃港复读考北大”的事件曾引起热议,内地生在港校“水土不服”的情况由此被更多人关注。事实上,英语教学、粤语生活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生活习惯,也确实让不少内地考生难以适应。
港校连年看涨的学费和生活费也令不少考生望而却步。2015年非香港本地学生在港大修读首个本科学位课程的学费为每年146000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16960.6元),比去年增加了1.1万港元;港中大也由10万港元上涨至12万港元。如果不能拿到全额奖学金,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这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对内地学生来说,港校异于内地的生活环境及高度国际化,曾具有无比的吸引力,并将其作为“留学跳板”和国际化平台。但随着内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内地高校也拥有了更多的优势,内地与香港国际化水平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留学机构的大量兴起为内地考生出国留学提供了便利,赴港也不再是唯一的“留学捷径”。

一方面,清华北大这些年实力猛增,已经超越香港大学。
这些年内地高校高速发展,如今的清华北大早已成为世界一流名校,稳居世界高校前50,再加上浙大,复旦,上海交大,中科大等这些高校也偶尔会进入前100名,总体来讲中国内地高校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反观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发展出现滞留,呈现出一幅疲软的场景,设想一下,如果这种状态还在继续,香港的这些大学很可能被内地大学甩的远远的!

2014QS全球大学排行版

清华北大早已成为世界一流名校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香港的民粹,歧视内地人,看不起内地人,反对大陆。迫使很多大陆状元直接退学回大陆。
部分优秀学生在深思熟虑后,仍然选择留在内地升学。今年北京市两位女状元均钟情北大,热忱中东研究特别是土耳其文化的文科状元蔡雨玹填报了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理科状元刘智昕最终选择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今年甘肃省文科状元,来自西北师大附中的惠雅婕报考了北京大学元培学院,而理科状元王复英报考了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科学学院。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由板报学习网
编辑发布,所有权归板报学习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板报学习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banbaoedu.com/mingxiao/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