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云:当代蔡伦

2019-07-11 08:14:05  文/河北省定州市  浏览 1846 次

摘要:本文是来自河北省定州市的网友投稿,由 金陵科技学院自考 编辑发布关于张美云:当代蔡伦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张美云:当代蔡伦

不久前,西安花事正浓,满眼的花儿如同片片美丽的云霞,将古城装扮得青春靓丽、生机勃勃。

张美云团队又一技术成果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消息,伴着花香传遍了地处西安北郊的陕西科技大学,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这位有着“不老女神”之誉的造纸专家。

近四年来,时隔20年重新专注科研的张美云带领团队异军突起,爆发式地接连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大奖,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重要影响。在陕西科技大学,一提到造纸,没有人不知道张美云。因为她在造纸技术上取得的突破,学生们就给张美云送了个绰号:当代蔡伦。

年届花甲从头越

对张美云来说,2015年5月15日,是个特殊的日子。

在那一天,因为一场高校领导干部任期制试点改革,担任了13年陕西科技大学副校长的张美云,身份一夜之间回到一名普通教师。

这一年,她57岁。

这是个尴尬的年龄:退休尚早,想干大事业嫌晚。而她,对此毫无思想准备。

有人替她抱屈,有人笑她傻。组织上想安排她去一所高校任校长,她不想丢掉专业,婉拒了。而数次以百万年薪、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优厚条件邀请她加入的南方某“985”高校,这时再次伸出橄榄枝。

张美云本已做出了走的决定,可在最后时刻,她还是选择留在了这所学习工作生活了40年的西北普通省属高校。

没人能理解。家人甚至质问她:“这里有哪一点值得你割舍不下?”

辗转难眠的夜里,张美云也曾无数次问自己。那所南方的“985”高校,是中国造纸学科的老大,学术平台、生活待遇都比陕西科技大学好得多。然而,陕西科技大学有她人生最美好的青春记忆,她想起入学时简陋的校舍、尘土飞扬的土操场,那些随校从北京西迁来的激情洋溢、博学善教的老教授,想起实验室里无数个不眠的夜晚,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苦乐……

辗转反侧中,她更清晰地看到学校乃至西北地区高校发展的局限和短板,明了这些年西北高校人才“孔雀东南飞”的后果,心情愈发沉重。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副校长,她比许多人更清楚高层次专业人才对西北高校发展的重要性。

难道自己也要选择离开吗?

她做出了选择:留下。

留下就要干事业。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张美云背起双肩包,重新坐回教室,当起了“学生”。

“一名科研人员,如果一年不进实验室,基本上就‘废’了。我就是这样一个被‘废’了的人。”将20年的行政管理经验归零,面对转型的痛苦,张美云选择了三步走:重新走进教室“充电”,夜以继日地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频繁参加各种涉及上游的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和下游的绝缘材料、复合材料等专业的学术会议;花半年时间,沉到浙江相关企业学习调研,了解技术进步和市场发展。很快地,她找回了一名专职教师的感觉,找回了曾经熟悉的工作节奏。

张美云团队的陆赵情老师记得,一天下午,张美云一见到他就激动地说:“小陆,我通过听有机无机化学课,对纸张强度的氢键结合原理从分子层面有了新的认识,我要把它写进造纸原理教材。”她的眼神闪闪发光,那种状态,犹如一名在沙滩上捡到宝石的小姑娘。

重回教学科研岗位后,近年来,张美云及其团队接连获得国家级成果及荣誉:她主持的高性能特种纸的制备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她个人成为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荣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称号;其领衔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张美云及其团队的骄人成绩在行业内引起轰动,实现了陕西科技大学建校60年来多个零的突破。

“凡事决定干了就一定要干得最好”

几乎一夜之间,张美云就实现了华丽转身。有人说她运气好,干啥啥成。

“天上不会掉馅饼,很多事只有亲历过的人才知道有多难。”捧着鲜红的荣誉证书,张美云最清楚其中的分量。申请国家教学名师,她前后申报了3次、历时10年才成功;“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从策划、预申报、正式申报、答辩,到正式立项,她整整用了3年;2017年,“十三五”项目和国家奖申报交替进行,最关键的一段时间里,她的耳朵听不见了,团队核心成员的身体也都出现了状况。

而这些,都建立在她30多年来潜心高性能纸基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孜孜以求“做有用的科研”的努力之上。

张美云出生在陕西延安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恢复高考第一年,她考入西北轻工业学院(后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造纸专业,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

张美云从小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凡事决定干了就一定要干得最好”,工作中更是不甘人后,经常是男同志都累趴下了,她还在坚持。怀孕四五个月的时候,她请缨带学生去上海某造纸厂实习,与14名女生住一间大通铺,每天挤公交上下班,在机器轰鸣、管道纵横交错的造纸车间爬上爬下。造纸厂往往建在偏僻的郊区,她多次孤身一人前往调研,乘火车倒汽车,再坐摩的甚至骑毛驴。一次带队学习返回西安的途中,半夜车外抛扔的石块,击穿了快速行驶的列车车窗,正砸在她的额头,她当场就昏迷了,额头也从此多了一道三四厘米长的伤疤。

造纸工程设计图非常复杂,一张2平方米的设计图,手笨的人四五天都画不完。张美云往往在图板上一趴就是十几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一口气画完,只为“一气呵成的活儿最漂亮”。这样几年干下来,她的腰就直不起来了。严重的腰椎病让她一度画着画着就被“定”住,连简单的变换姿势都得他人帮忙。

“一个人一辈子干不了太多的事,认准的事就要坚持下去。”这股不服输的心劲和百折不挠的韧劲,让她在深耕的特种纸领域研制出一种种国家急需的纸基材料,更支撑她以柔弱之躯扛过了人生路上的种种煎熬和考验。

2000年前后,张美云主持的“新型高档育果袋纸技术”进行成果转化时,生产出现异常,眼看着大量的废纸拉出来,企业老板的脸都绿了,张美云内心压力山大。那些天,造纸机日夜不停地转着,工人三班倒作息,她和课题组成员守在车间盯着机器,饿了啃口馒头,累了就在废纸堆里躺一会儿。几天不眠不休,她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原来当地水质与实验室不同。重新调整技术后,产品成功下线,市场一时供不应求,当年企业就实现了回本盈利。“新型高档育果袋纸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重点推广科技成果,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改写了我国苹果的栽培模式,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芳纶纸研发后期进行产业转化时,由于学校实验室纸机条件简陋,无法完成试验。为防止核心技术泄露,张美云想方设法,硬是在实验室制出了企业大机器生产需要的成吨半成品,从西安拉了几卡车到杭州试生产,最终生产出合格产品。芳纶纸是种罕见的“特种纸”,比普通钢的强度还要大,具有重量轻、绝缘性好、耐高温、耐辐射等特点,它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扭转了我国在这类材料上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产品成功应用在和谐号高速列车、武装直升机和天宫二号等国家重大项目上,为我国造纸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要沉得下心,扑得下身”

无论是做行政位居副校长,还是搞科研获国家级大奖,张美云最看重的,还是教书育人的教师身份。

这学期,张美云给本科生上专业核心课“造纸原理与工程”。一节100分钟的课,她要准备十几个小时。许多人不理解,作为目前全行业唯一在岗的国家级教学名师,这些课她讲了几十年,随便讲都是好课。可她说,“课比天大”,课堂教学最能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随便不得。

“经典理论变化不大,但技术日新月异,一本讲义讲几年对不起学生。”张美云备内容备方法,及时补充新数据新内容,精选事例、图片,一张PPT往往要花半个多小时修改。

“张老师上课特别有吸引力,内容、素材非常丰富,无论什么知识点都能立刻联系到实践、项目,几乎无缝对接。”大四学生刘佳伟说自己完全是被张美云的授课魅力打动,保研加入了团队,“张老师让我们的专业自信大大增强,认识到造纸专业还能和轨道交通、航天科技等很多高大上的事业密切关联,我热切地盼望跟随她一起做这些有意义的事。”

2017年5月7日晚,张美云赶到大连参加一个学术会议。8日凌晨,她突然感觉头昏目眩,半边身子发麻,被紧急送往医院。早上感觉身体没什么大碍,她饭都没吃就从医院直奔会场,听了一整天报告后,又匆匆飞往杭州。不料飞机晚点,半夜12点才落地,她如约与等候多时的企业家面谈后才休息。9日上午,张美云精彩的主题报告博得阵阵热烈的掌声,她强忍着不时的晕眩,硬撑着开完下午的座谈会,又连夜飞回了西安,因为第二天有课。

这种工作节奏,在张美云的日程表中并不罕见。除了教学科研工作外,如今年过六旬的她还承担了许多社会责任,2017年仅乘飞机就有60多次,为节约时间和经费,她出差经常是早出晚归,以至于和往返西安至北京夜晚航班的乘务员都成了熟人。

“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沉得下心,扑得下身。花前月下、灯红酒绿做不出好学术。”张美云时常给团队的师生说,我们平台低,资源少,与高水平大学差距很大,要想在教学科研乃至社会服务上取得重大进展,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热爱造纸专业,享受科研,服务国家才应该是你继续深造的动力,这样才能全心投入,学好专业,做好科研!”多年过去,保研面试时张美云振聋发聩的话,至今仍时时在青年教师宋顺喜的耳边回响。

宋顺喜是张美云的硕士、博士生,对张美云“科学的价值应该体现在生产实践上”的观点印象深刻。2012年,张美云推荐他到她的学生、加拿大新布朗斯维克大学倪永浩院士课题组进行联合培养,并在20个月访学期间,协调安排他先后在蒙特利尔林产品创新研究院以及温哥华一家溶解浆厂学习实践,在企业的时间长达半年。其间,时任副校长的张美云几乎每周都与他电话或邮件联系,宋顺喜发过去的材料经常第二天就能收到答复。这段学习经历为宋顺喜进行科学研究、企业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今,30岁刚出头的他已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等荣誉。

“张老师不仅从科学角度对试验、数据、图表、分析论述等严格把关,就连行文逻辑、字词、标点、仪器的名称都逐一进行批注或修改,甚至对各章篇幅长短都进行了计算,并提出详尽的修改意见。”多年来,张美云先后培养造纸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80余人,不少学生还保留着她修改过的硕博士论文初稿,上面批注的密密麻麻的红笔字迹,至今深深影响着他们。

“这个专题你是专家,你应该比老师强。”学无止境,张美云从不掩饰自己的不懂不会,反而经常向学生请教问题,鼓励团队师生多参加会议、多做口头报告、多与他人交流。目前团队的12名硕士学生中,已有8名被派去美国和芬兰交流学习,另有4名即将赴韩国交流学习。在她的带领支持下,近三年,团队其他教师先后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荣获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陕西省三秦学者团队、中国造纸蔡伦青年科技奖、陕西省优博论文、陕西省高校杰出青年等荣誉。

“科技强国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我自己摸爬滚打,60岁才拿到国家级奖项,希望年轻人比我强,发展得更快更好。”窗外风光正好,与实验室一墙之隔的办公室里,张美云认真规划着团队的未来发展。她说,尽己所能帮助年轻人迅速成长,进而带动学科、学院乃至学校的发展,是她现在最重要也是最开心的事。

链接

张美云团队那些以“纸”放飞的成果

攻克高性能纤维纸基功能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该特种纸比普通钢的强度还要大,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绝缘性好和耐高温等特点。该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扭转了我国在这类材料上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产品成功应用于和谐号高速列车、武装直升机和天宫二号等重大项目上。该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新型高档育果袋纸的研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重点推广科技成果,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改写了我国苹果的栽培模式,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近年来,张美云及其团队连获三项荣誉: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称号。

《中国学习报》2019年07月10日第4版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由板报学习网金陵科技学院自考编辑发布,所有权归板报学习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板报学习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banbaoedu.com/shengxiao/3125.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