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顿假说:民办招生和公办招生的方式你跟喜欢哪种

2019-07-12 11:08:59  文/mlh  浏览 1289 次

摘要:7月,原本是中考和高考最受关注的时段,可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学习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学习质量的意见》的出台,热度迅速跃居第一。

原标题:萨顿假说:民办招生和公办招生的方式你跟喜欢哪种

7月,原本是中考和高考最受关注的时段,可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学习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学习质量的意见》的出台,热度迅速跃居第一。

这也难怪,义务学习学段跨度长达9年,是在读规模最大、学龄最长的学习阶段,与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命运息息相关。

《意见》中家长最受关注的仍是招生制度,原因很简单,招生制度是“指挥棒”,是“牛鼻子”。“第17条”要求,“民办义务学习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那么,到底如何招生呢?“大树成长营”认为,不外乎四种模式。

1、“透明模式”招生

目前上海正在实施的就是“透明招生”模式。

2018年起,上海推出“公民同招”政策,主要包括统一入学信息登记、同步网上报名公办学校或民办学校、同步进行公办学校第一批验证和民办学校面谈等环节。

在这一政策下,家长如果帮孩子如果选择民办学校,但又未被录取,可能将面临区内优质公办学习资源已经录满的情况,从而陷入区内统筹安排、两头不保的尴尬。

民办公办同步招生的四种姿势,你最喜欢哪一种?

按照规定,家长同时报一、二志愿,这对民办招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没那么有名的民办学校有较大压力;

对相对较好的民办招生来讲,就是一个比例的问题,如从15:1降成5:1,但不会太多影响。一些学习水平相对偏弱的学生和家长就会放弃以往冲一冲好民办的念头,转投公办怀抱。

根据报道,沪上知名的上外附小往年报录比例是11:1,“公民同招”后2018年的报录比例变为2:1。这很大程度缘于新政打破了家长“冲民办,保公办”的择校策略,将原有民办的优质生源分流。

上海市教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小学升学登记人数16.77万人,民办报名人数为3.74万人;2018年实行新政后,升学登记总人数为18.04万人,而民办报名人数仅为1.99万人,下降47%。

其实,上海的招生政策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近年来总体来说是越来越紧。最早民办先招,公办后招,家长可以先选民办学校,没有达到预期再进公办,有两次机会选择,这不仅带来“择校热”、“培训热”等问题,还让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对民办学校来说,就有了一个优先挑选学生的权利。

2、“电脑派位”招生

“电脑随机录取”,通俗地讲,就是“电脑派位”,也被称为“摇号”,在上海长宁等区已施行多年。

以小升初为例,每年,学习部门在生源预测的基础上,公布各公办初中招生入学划片方案(入学划片范围可能会有适当调整)。按照区学习行政部门公布的划片入学方案与招生计划,采取小学划片对口、居住地段对口或“电脑派位”等方式免试招收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就读。

国家学习部也提倡,在学习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群众择校冲动强烈、学区房问题突出的地方,可以采用“电脑派位”来安排入学,上海、北京是第一批试点地区。

目前,上海的小升初,采用电脑派位入学方式的区包括:长宁区、静安区、徐汇区。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长宁,全区除了建青实验学校、区少体校2所一贯制学校外,都采用电脑派位。

其实,电脑派位也有讲究,是区域内全体学生共同参加,还是划分学区进行?是公办和民办的全部名额拿出来摇号,还是各区域有一定的基数保障,只拿出一部分名额?

目前,这些都还是未知数,即使是推行最早的长宁区,也是分8个号块进行。由此来看,每个省区市,每个地区甚至县市,都可能在统一原则下制定不同方案。

3、“综合评价”招生

目前,上海的高考已经实施综合评价模式,中考新政策也在衔接中。

2018年3月22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新中考政策,今年4月4日,发布了配套文件,明确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初中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2022年起本市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等过程,将开始使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在初中生综合评价体系中,包括“基本信息和自我介绍”、“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五大板块。比“高中版”的少了一样:“学校特色指标”。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已从2018年入学的六年级开始施行,该届学生的相关信息将在2019年9月起陆续录入到这一信息系统。

这次中央发布的《意见》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那么,有没有可能,在小学阶段也推行“综合评价”模式呢,将“五育”的内容作为指标,从而打通“小学—初中—高中”整个中小学阶段综合评价全流程。

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虽然不大,因为《意见》中明确规定: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但未必不会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

4、“测试模式”招生

目前来看,这种模式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中央有规定:推进义务学习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

多方观点

“电脑派位”录取公平吗

电脑派位有其公平性,公平在于过程完全随机。但有人认为有不公平性,理由在于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其实,任何一种录取方式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即使是大家最认可的高考,实施40年来,仍在不断改革完善。

但,不可否认的是,“电脑派位”是民声所向。

大家都在质疑,凭什么民办学校能挑生源,公办学校就不能?凭什么你的孩子可以进民办学校通过自主招生进“四校”,而我家孩子只能进所谓“菜校”。

公办学校(校长)认为,有本事就在生源质量一样的基础上,大家比比教学水平。能把学霸教成学霸那不是本事,让普通学生都能成功这才是真本事。

对家长来说,为了争取进更好的民办学校,只能不断给孩子“加码”,上所谓的提前班、“小四班”、“小五班”,为挤进排名前几位的民办学校费尽心机;

对学生来说,他们要从几十个甚至能上百个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必然付出更多的努力,于是,近视眼多了,身体素质差了,快乐的童年不见了。

对整个社会来说,在所谓“精英学习”的引导下,培训机构、中介机构等一哄而上,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绑架”着学校、家长和孩子无奈前行。

如今,新政策一出,你只要按部就班,把该学的学会就足够了,提前学、超纲学的,在升学考试中用处可能并不大,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才是王道。

当然,要实现学习绝对公平很难,只能在多种方式中选出相对公平的方式。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校风、教风不是好,进入划分区域内的任何一所学校我都能够接受。教师资源确实很重要,但学习主要还是看孩子自己。

民办公办同步招生的四种姿势,你最喜欢哪一种?

“电脑派位”如何招生

这个“电脑派位”政策,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呢?

第一步:将全部符合条件的报名表号码,由小到大依次输入电脑。

第二步:由家长代表(家长代表可能是现场抽签决定)单击电脑空格键盘,在所有输入电脑的号码中产生一个起始号,起始号即开始派位的第一个号码(所以报名号为001,并不等于电脑派位的第一个号码)。起始号属于入选的第一个号码。

第三步:由家长代表再次单击电脑空格键盘,在所有输入电脑的号码中产生一个间隔数,即间隔几个数产生一个入选的号码。间隔数不属于入选号。

第四步:随后从起始号开始,按间隔数,循环往复一圈一圈数,直到派位总数全部产生为止。

举个例子:假如要在1—30个号码中产生7个名额,起始号是21,间隔号是9。那么入选的数字就分别是21、30、9、18、28、8、19。

第一个入选号是21,第二个入选号是30,第三个入选号是9,第四个入选号是18,第五个入选号是28(因为21已入选,排除),第六个入选号是8(30已入选,排除),第七个入选号是19。(以上仅供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第一志愿先进行电脑派位录取,未能被录取的学生,自动将转到第二志愿再进行派位,未能被录取的学生自动转入第三志愿,以此类推,直到该片小学毕业生全部进入片内的中学。

第一志愿往往是热门学校,学生掉入后面的志愿可能性很大,而等到第二志愿派位时,很有可能学生所填报的第二志愿学校计划数也所剩无几。因此,对家长来说,一定要谨慎填报并且留好保底学校。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由板报学习网编辑发布,所有权归板报学习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板报学习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banbaoedu.com/gaozhongzx/3195.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