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四大心理效应,带娃有乐趣!
2019-07-02 07:57:54 文/湖南省湘西州 浏览 1829 次
- 武汉将于明年5月公布公办小学初中划片范围2018-12-15
- 2018年郑州市郑东新区圃田乡中心小学幼升小报名指南2018-12-11
- 2018年郑州市航空港区领航学校幼升小报名须知2018-12-11
- 2018年厦门市同安第一实验小学秋季招生简章2018-12-11
原标题:掌握四大心理效应,带娃有乐趣!
家长为什么难以与孩子交流?可能是因为缺乏对孩子的了解。只有了解孩子,读懂孩子,和孩子在同一个水平交流,孩子才能“听得懂”、“做得到”。因此,家长可以了解一些心理效应,巧用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相信能够对学习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效应是啥意思?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或者事的行为或动作,引起其他人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
No.1
罗森塔尔效应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一所普通中学的普通班级里,随便圈画出几个人的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心理学家再次来到学校,奇迹发生了,他随便选出来的几个学生真的成为班上的佼佼者。在之后的调查中发现,他们都获得较好的成就。

在亲子学习上,罗森塔尔效应提示我们,鼓励式学习远优于“棍棒学习”。你认为孩子是聪明的、优秀的,他/她就会成为聪明、优秀的孩子,因为这个过程中,你会关注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和赞扬。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来自于信任、期待,来自于父母的爱。
No.2
超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超限效应在家庭学习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做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到不耐烦甚至是反感讨厌,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可见,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孩子不被“揪着不放”,就不会产生厌烦心理和反抗行为。
No.3
登门槛效应
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别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因此,当在要求别人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容易遭到拒绝;但如果先提出较小的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就像登门槛时一样,要一级一级的上,才能顺利地登上高处。

在家庭学习中,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登门槛效应”。对待孩子时,家长可以先提出一个较低的要求,当他们同意并按照要求做了,家长再逐渐提高要求,此时的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家长的要求,并乐于向着更高的要求去做。
No.4
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做过一个实验,他随机挑选一些学生解答智力难题。实验第一阶段,所有学生都没有奖励;第二阶段,一组学生完成一道题就会得到1美元奖励,另一组学生仍没有奖励;第三阶段,让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学生在业余时间是否继续做题,来判断学生对做题的兴趣。结果发现,被奖励的学生对解题的兴趣衰减,未被奖励的学生愿意花更多时间去做题。

“德西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做一件事很开心时,提供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因此,家长不要随便奖励孩子,并不是所有的奖励都会让孩子更愿意做一件事,奖励也会浇灭他们对一件事情的兴趣。
读了这些趣味的心理效应,
相信家长朋友会得到一些启示。
在与孩儿“斗智斗勇”的过程中,
这些心理学知识给您支招,
一定其乐无穷!
快码起来试试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https://www.banbaoedu.com/zhaosheng/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