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学习惩戒权”并非鼓励体罚机制

2019-07-14 06:34:49  文/湖南省浏阳市  浏览 1866 次

摘要:本文是来自湖南省浏阳市的网友投稿,由 长春工业大学自考 编辑发布关于明确“学习惩戒权”并非鼓励体罚机制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明确“学习惩戒权”并非鼓励体罚机制

  (原标题:明确“学习惩戒权”并非鼓励体罚)

  一家之言

  何谓适当的惩戒,关键在度的掌握。所以,学习惩戒的方式方法就十分重要了。

  据新华社报道,学习部基础学习司司长吕玉刚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按照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学习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学习质量的意见》相关要求,研究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学习惩戒权。

  中央文件首次提出要“明确教师惩戒权”,很多人便认为这是“允许适度体罚”的信号,其实是一种误读。一者,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都有“禁止体罚”的明文规定,部门文件不可能与法律相悖;二来,吕玉刚司长也表示,虽然提出惩戒权是针对教师对学生不敢管、不愿管的现象,但现实中也“存在一些过度惩戒的行为,甚至体罚学生,这也是不合适、不应该的。”

  意思不难理解:为了对学生负起责任,教师必须行使自己的学习惩戒权,但体罚仍然是不允许的。

  “学习”本就包含两个方面,除了教授和引领,对行为进行规范亦不可或缺。遗憾的是,在禁止体罚之后,一味提倡赏识学习,强调循循善诱、润物细无声,事实上让不少“熊孩子”对规则缺乏敬畏,无形中增加了管教的难度。学习的形式当然是多样化的,可离开了惩戒这一手段,难度和效率便会几何级提升,加上缺乏动力,部分老师看似不负责任的做法也就不难理解了。

  何谓适当的惩戒,关键在度的掌握。体罚是以故意施加疼痛来逼迫其改正错误,自然很容易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伤害,所以并不值得提倡。然而,既然是惩戒,一定要让对象感到“不适”,否则就不会有效,所以,学习惩戒的方式方法就十分重要了。譬如,日本就有类似的规定:让学生饿肚子不回家是体罚,学生犯错罚扫地是惩戒。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的规定中,即使允许体罚,也要遵守以下规定:家长同意;不在公开场合进行;有第三人在场作证;考虑学生的性别、年龄及身体状况等。凡此种种,都是在保证惩戒效果的同时,尽可能规避负面后果。

  如此来看,除了口头批评之外,通报批评、写检查、给处分,以及取消部分权利、到指定教室自习、罚做劳动等方式,都属于学习惩戒可以考虑的范围。此外,教师的惩戒除了要有法律和文件“撑腰”,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适度惩戒既关系到师道尊严,本质上也有利于学生,这也是家校合作必须要达成的共识。

  而要让学习惩戒权落到实处,还需明确惩戒权的实施范围、程度和形式究竟是什么。因此,下一步实施细则的推出,值得期待。

  □宋鹏伟(媒体人)

  实习编辑:姚楷

  责任编辑:潘程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由板报学习网长春工业大学自考编辑发布,所有权归板报学习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板报学习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banbaoedu.com/zhaosheng/3255.html

分享到: